其實,宗舒和蕭小小那點事,金國人早就知道了。
如果遼人到時候恢複神勇,壓住了金國人,那麼宗舒就是大宋與遼人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腳踏兩隻船,誰也不得罪。這是太後給徽宗定下的外交政策。
不過,這就苦了珠珠了。
太後說道,與祖宗社稷、趙家江山相比,皇子、公主算什麼?
“佶兒,最近你看了宗舒寫的《三國演義》嗎?”太後問道。
“看了,太子辦的《大宋時報》已經連載完了,有書商已集結出版。”
徽宗其實每一期都看,都是讓殿前都指揮使高俅找給他看的。
對其他人,徽宗沒有透露過他看《大宋時報》的消息。
太後問起這事,徽宗就隻有實話實說了。
“蜀國之亡,在於伐吳!如若不然,三國鼎立,蜀國還有複漢之希望。”太後道“宗舒一直說,不要伐遼。《三國演義》,宗舒用意極深呐。”
徽宗馬上回憶了一下《三國演義》,發現太後分析得十分在理。
宗舒在朝堂上多次申明了聯遼製金的策略,但遭到童貫、蔡京等人反對。
於是宗舒就講《三國演義》,通過故事和曆史的融合,來影射和暗喻宋、金、遼之間的關係。
宗舒,真是用心良苦啊。
如果是過去,徽宗真的會認為宗舒這是在與朝廷作對。
現在,宗舒已經是他的附馬了,那麼他自然不會把胳膊肘向外拐。
太後這麼一分析,徽宗馬上感到宗舒是真正為趙家的江山著想。
“佶兒,多讀讀《三國演義》,裡麵有大格局、大智慧。”太後拿著新出版的《三國演義》交待道。
……
徽宗正在想太後的話呢,忘了宗舒在身邊。
“陛下,經費問題就算了吧。我用私人經費辦公事。不過,您能不能給我個什麼兵符啥的?我勾女,總得見著人吧?見著人,總得去遼國吧?去遼國,萬一有危險,我得能調兵吧?”
宗舒馬上換了一個條件,錢的問題就算了,如果能調動兵馬,就太爽了。
徽宗簡直是無語了,讓你泡個妞,還提這麼一大堆條件。
還什麼兵符,調兵?
你乾脆把大宋軍隊都調到前線,一起殺到遼國,把蕭小小搶過來得了!
如果這樣能行,還用你泡什麼妞?
“勾女一事,隻可暗地進行,豈能大張旗鼓?”
徽宗又對宗舒重申一遍,奉旨勾女一事,隻有太後、他和宗舒三人知道,不可泄露出去。
“陛下,那我就自行培訓了,像牛皋、李少言等人一樣。今後,請不要給我一個私自養兵的罪名。”
宗舒馬上又換了一個條件。
要知道在北宋,私自養兵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不過一般都叫莊客,養私兵也叫做“養客”。
莊園主沒有唐代那種一戶萬家的控製力度,在宗族私兵的規模上遠遠不足,因此兩宋的莊園主普遍都很江湖。
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土地資源緊缺,流民的數量激增。
流民闖蕩江湖也需要強有力人士的庇護,而宋朝的莊主們需要更多的“拳頭”,兩者一拍即合。
這些莊主們往往是黑白兩道通吃。
官府是禁止民間養私兵的,但莊主們養的兵規模也不大,不至於形成大的禍害,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宗舒之所以不敢公開招大量的人員,主要原因是怕引起官員們的彈劾,給太子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徽宗答應宗舒,可以自行培訓兵員,那宗舒就可以放手乾了。
在這個年代,沒有自己的武裝,就沒有底氣說保護家人。
徽宗想了想,轉過身子正色道“養客一事,亦不可聲張。要在密縣秘密進行,人員必須自流民出,人數不可超過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