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靈素帶著走向了生活區,這裡很多房子已經建成,不少人家已經入住。
房子與房子之間並不是整齊排列,而是依照山體,隨形就勢。
隨便進入了一個正在施工的房間,林靈素馬上介紹起這種房間的不同,因為這裡所有的用水都通過一個瓷管通向了外麵。
在房間裡可以洗澡,可以做飯,水都通過瓷管流向外麵,外麵有一個主管道,將生活汙水通向一個池子。
在生活區,每五戶都有一個公共茅房,並分男女。
宗舒請趙桓進去親自方便一下,而後擰開了一個管子,一陣水衝下來,將穢物衝進了管道中。
茅房裡的管道,將所有的夜香通向了另一個池子。
走到外麵,林靈素指著一個大池子說道“這就是汙物處理池。”
這種池子從下到上呈退台式排列,最上麵的池子裡放滿了羅筐大的石頭,第二個池子,石頭稍小,第三個池子次之,最後一個池子是細沙。
那種過濾掉的夜香,都會有專門的人來收,將其當作莊稼的肥料。
當時,宗舒修改林靈素的設計,大家都不理解。
宗舒說道,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各種疾病的產生。
曆史上每次大的疫病,都是與城市的排水、排汙不暢,導致蚊蟲滋生,為病毒的生成與擴散創造了條件。
哪怕多花一點錢,也要超前一點,把環境搞好。
本來,宗舒還想著為每家每戶裝上馬桶,但怕流民們一下子不習慣。
不要說流民們不習慣,恐怕達官貴人們不一定能夠接受,在家裡怎麼能拉屎撒尿呢?
所以,宗舒就采取了幾家共用一個公共廁所的做法。
為了讓流民們安心工作,宗舒交待林靈素多設置一些公益崗位,比如打更的,保潔的,維持秩序的等。
從一開始,宗舒就要為這裡的人們定下規矩,讓大家自覺養成文明習慣。
有教育不一定有教養,有文化不一定講文明。
於是,密縣基地開辦了一個“文明夜校”,製定了“文明公約二十條”。
除了不偷盜、不打架等眾所周知的之外,又規定不許亂扔垃圾、不許亂吐口水、不許隨地大小便等等。
對於違反文明公約的,實行積分製處罰,積累到一定的罰分,輕則罰收夜香、掃地,重則罰銀錢。
屢教不改者,從密縣基地開除,想去哪兒去哪兒。
每個人的積分都要公開,讓大家心服口服。
這一路看來,太子和珠珠包括李少言都大為歎服。
宗舒不僅僅親自規劃了整個密縣基地,還將大家的日常生活都考慮得如此之細。
與這裡的環境和秩序一比較,汴梁簡直得亂得不成樣子。
這裡熱火朝天,但又井然有序,主要是這裡的流民規規矩矩。
辦“文明夜校”,製定“文明公約”,這些流民沒有一個反對的。畢竟,這是恩公宗舒提出來的。
當時宗舒對大家講“本少爺是最文明的文盲,不講文化,講文明!”
剛開始,流民們因為習慣問題有所違反,但時間一長,涉及到他們能不能在密縣基地生活下去,所以都小心起來。
在大家都遵守的時候,忽然發現了巨大的好處。
人們生活在這裡極為愜意,就連汴梁城都比不上。
李少言來密縣基地多次了,主要是和老朋友牛皋、曹宗申等人吹牛聊天。
這裡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青樓妓館。如果有這些,李少言寧願天天泡在這裡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