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趙佶改變了,並且這種改變不是公開的,而是秘密進行的。
不用說,推動這種改變的,是宗舒無疑。
組建“大宋自願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高招!
什麼時候,自己的這個侄子能想到這麼高明的主意?
這廝過去就是一個紈絝加文盲,後來不知道有什麼特殊的際遇,會做些新詞,會製作新鮮物件,能猜中陛下的考題。
一係列的神奇表現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
現在,他居然又提出這麼一個主意。
陛下終於是改變了,不再一味抱金人的大腿。
宗澤、種師道等人之所以對金人如此警惕,而是因為大宋出現了不少文人投金的現象。
金人滅遼,是因為他們想得到更多的草原,用來放牧。
而中原是農耕,和金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他們隻想搶糧、搶女人,而不是搶地盤。
因此,千百年來,草原民族對中原向來如此。
那種對中原文化有崇拜的民族,反而對中原會有入主和侵占之心。
就如同孝文帝,在進入洛陽之前,就已經有不少漢人到拓跋宏手下當官,於是他全麵推行漢化。
漢化完成之後,拔跋宏就遷都洛陽。
金人已經招了不少漢人,他們的漢化速度也不慢,完顏阿骨打對儒家文化很是推崇。
據說,完顏阿骨打專門也請漢人落榜的舉子,為兒女們教授漢學。
完顏萍當時之所以敢在宮廷大宴上與大宋比試詩詞,她是有底氣的。
事實證明,完顏萍的詩詞水平相當高,輕輕鬆鬆就擊敗了蔡修。
隻是,完顏萍當時遇到了宗舒這個怪物,遇到了宗舒的神級發揮。
在金國,不少在大宋失意的文人,還有一些找不到實缺的舉子,偷偷跑到金國當官。
有了這些宋人在金國當官,也許金國上下都會產生入主中原的想法。
這就是宗澤、種師道等人最大的擔心。
但是這種擔心卻被朝廷上下,特彆是蔡京、童貫之類當作笑話。
“舍予,大宋自願軍,我看由經略相公領軍,較為妥當。這方麵,我沒有經驗。”
宗澤倒是願意入遼抗金,但有種師道在,他感到資曆上比不過,種師道不一定聽他的。
其實,宗舒知道宗澤的能力,當時任河北兵馬大元帥時,隻是一個空名,朝廷就沒有給他配軍隊。
當時的趙佶就是在耍無賴,反正名頭給你了,至於軍隊,你自己想辦法吧。
於是,宗澤就帶了十幾個心腹,直接去了大名府,這十幾個人開始幫他招兵買馬,居然短時間內就搞出了一支軍隊。
排兵布陣方麵,宗澤和種師道的水平不相上下。
而論拉人頭、招兵員、建隊伍,宗澤的能力遠超種師道。
之所以讓宗澤當大宋自願軍的統製,還因為種師道對遼人特彆是對耶律大石有仇恨。
宗舒沒有正麵回答宗澤,而是對種師道說道
“師道,對於遼人的恩怨,要暫且放下。現何況,種家軍的失敗,並非全是因為遼人。我們去招惹人家,難道還不允許人家懟我們嗎?”
吳玠當晚看到了遼人屠殺種家軍的過程,其實這個悲劇完全是由童貫和趙構所造成的。
當時,楊可世還在童貫的命令下,主動過河挑釁。
拒馬河就是遼、宋之間的界河,你去挑釁,人家滅了你,這不是正常操作嗎?
允許你過界打彆人,就不讓遼人過河來打你?
“經略相公,恩公所講,十分在理。我們是敗於童貫之陰險,而非敗於遼人之勇悍。”吳玠說道。
宗舒讚賞地看了一下吳玠,“師道,本來你的職位高,經驗足,本來我伯父應該聽命於你。但考慮到你對遼人的仇恨未解,所以,隻能委屈你了。”
種師道站起說道“恩公這麼說了,師道不能有絲毫杵逆。這麼多天來,我對汝霖兄的才學、見識也深為佩服。”
把領導層麵的事情搞定,剩下的就是宗澤的事情了。
拉起三千名“大宋自願軍”,對宗澤來說,應該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