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宋從科技興國開始!
重啟大宋從科技興國開始正文452你們都是屎,陛下也是“附馬所言,不無道理。然而,‘龍舟”之大,已達極限。”
徐兢感到把海船做得更大,在海上的覆蓋麵積大,再加上吃水深,一定能抗擊海上風暴,從而避免災難發生。
這就像人的腳一樣,腳麵寬,就站得穩。再加上個子低,那就更穩。
由於造船的場所、材料、技術等原因,這兩艘“龍舟”已達到了最大。
宗舒說道“有誰看過《三國誌》?可了解火燒赤壁這一段曆史?”
看這話問的,這不是小瞧了這些官員們嗎?
大宋官員中大部分都是從小苦讀、一層層考上來的,基本都是學霸級人物。
你問他們有沒有看過《三國誌》,如果連這個都沒看過,貢生都搞不定。
看大家都不回答,吳非站出來,緩解一下尷尬
“瑜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瑜觀曹軍船艦,首尾相接,乃取鬥艦數十艘,實在薪草,灌以膏油,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曹公軍吏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吳不是,背誦得不錯。其實,《三國演義》當中也有這樣的描寫。大家注意,不管是曆史,還是小說,裡麵都有一個重要的細節曹操的船,首尾相連。”
“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北方軍士不習水戰,一到船上就嘔吐惡心,怎麼辦?那就把船連起來,減少船的晃動,增加船的穩定性,同時也便於各船之間的人員往來和兵力調度。”
“大家應該明白我的觀點了,我們的船已經到極致了,但如果是把多條船連接起來呢?不就更大了?”
“當然,我們把船連起來,比如這兩艘龍舟,不能首尾連。首尾連,一是不牢,二是容易側翻。一定要並排連接。船連得越多,抗風浪的能力就越強。”
宗舒剛說完,徐兢就提出了異議
“附馬,此法恐不足取。船一旦相連,不難以拆解,一旦遇到賊人,豈不又要重蹈‘火燒赤壁’之覆轍?”
“賊人不是隻在岸邊活動嗎?你們把船連到一起,不就是要進入深海嗎?到深海,你們還怕什麼賊人?你以為大洋就是長江那麼一點寬?”
宗舒的質問,又把徐兢問住了,隻好訥訥不語。
這時,官員們才意識到,宗舒居然連海事、造船之事都懂,越發佩服起來。
就連高麗來的使團都在竊竊私語,打聽起這位大宋附馬的情況。
趙楷卻是不服,隻要在船上配足夠的兵員,就再也不怕賊人了,沿著海岸線到高麗,豈不是更加安全?
趙楷的話立馬遭到了宗舒的無情嘲諷。
就從高麗來講,沿著海岸線走,得多出三倍的路程。
更何況,各種暗礁大多分布在海岸線附近,萬一遇到,船被掛住或者是困住,整個船隊都走不成了。
如果沒有外人發現,所有人員都會被渴死、餓死。
這比深入大洋,更加凶險。
說到這裡,徐兢不由得多看了宗舒幾眼,這個附馬,真的是不簡單,他居然連這個也懂!
自然,趙楷根本不了解海上的情況,被宗舒一頓搶白,生氣加羞愧之下,直想暴走。
“宗舒,我朝出使,並非常事。萬國來朝,方為尋常。漂於大洋之上,時有生命之憂,所為何來?海外奇珍異物,自有商人運來,朝廷隻管抽稅即可……”
蔡攸還沒有說完呢,宗舒就打斷了他“井蛙不可以語於海!你們,都太封閉了。”
“蔡大人,你不出使,哪兒會有萬國來朝?朝廷抽稅?那才賺多少?可以這樣講,大把的銀子都讓大食商人等海商賺到了,朝廷這點稅,實在是可憐得很啊。大宋國庫要想充盈,必須開海路、發海財!”
“蔡大人,我給你算個帳,不要說彆的商品,嗯,蔡大人姓蔡,我們就說菜吧。人說山珍海味,我們就挑一種海味:魚翅。”
鮑魚在漢朝入饌,魚翅在宋朝入饌。
這個時候,魚翅已上了達官貴人的餐桌。
宋人把鯊魚叫“沙魚”,他們將鯊魚肉切成薄片生吃,名為“沙魚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