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聽到這句話,剛推起自行車,正準備和易中海邊走邊了解情況的王主任,當即看向了易中海,追問道“聽說?聽誰說?”
易中海有些頭疼的回答道“就以前老太太的一些老街坊,不過現在多半已經不在了。”
“那行,你把你聽說和了解的,都跟我說說。”
王主任的眉頭微皺,顯然也意識到接下來這調查,可能不會那麼順利。
像易中海剛剛提到的,這聾老太的年齡顯然不小,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壽,和她同輩的那些人,很多早就不在了。
不過隻要事情是真實發生的,總會有跡可循。
就算同輩的人不在了,還有小一輩的在。
隻是和易中海聊完,王主任的眉頭就皺得更深了。
因為這易中海看似說了很多,但大多都是無用的信息,而且大部分似是而非,都需要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調查核實。
像什麼原來聾老太的街坊都還有誰,現在在哪。
聾老太的丈夫和兒子叫什麼名字,哪年去參的軍,加入的是我黨的那個部隊,番號是什麼……好多問題,易中海都一知半解,甚至說不上來。
一旁的王衛國聽易中海當場編瞎話,自然是聽得津津有味,卻沒有開口質疑和揭穿,因為王衛國手頭上也沒有證據,能證明他說的那些是假話。
王主任倒是沒有下定論,而是感到事情棘手。
畢竟現在都建國快要十年了,易中海說的那都是建國前的事情。
而且過去戰火不斷,好多資料都沒有保存下來,斷檔的厲害,更彆說當時的四九城屬於敵占區,有些事情現在調查起來,相對比較困難。
然而這些並沒有磨滅王主任想要把這件事情落實的決心。
如果聾老太的丈夫和兒子,真的為我黨流血出過力,甚至犧牲在戰場上,那麼國家就應該給她應有的照顧,讓她舒舒服服的安享晚年。
再怎麼說,也是為了建立新國家,才讓她變成現在的孤寡老人的。
過了一陣子。
隨著三人來到四合院外麵,一直緊繃著心,生怕哪點有疏漏回答錯了問題的易中海,情不自禁的鬆了口氣。
這一路,可把他給煎熬壞了。
很快。
王衛國和易中海領著王主任進去,迅速就引起了院裡住戶的注意。
“哎呦,王主任?”
“王主任,你怎麼親自過來了?”
“您是為了老太太烈屬的事情吧?”
“這大晚上的,還勞煩您特地跑一趟,這王衛國也太不懂事了。”
“我給你帶路……”
“要我說啊!您早該來了,這回可得幫老太太把烈屬的身份安排上。”
“您可能不知道,我們這些做鄰居的,平時可沒少孝敬老祖宗!平時我們誰家做好吃的……”
“瞎說什麼呢!王主任日理萬機,平時忙得很……”
“……”
眾人紛紛為王主任的到來而歡呼喝彩,表示歡迎。
其中最積極的,除了閻埠貴這個三大爺,莫過於一直在前院等著的劉海中。
隻不過,王主任的臉色並不好看。
這樣搞的,好像聾老太的烈屬身份沒給安排上,是她和街道的責任。
事實也確實是他們的“失職”。
但不管怎麼樣,王主任的心裡除了自責,更多的是憋屈。
要不是聾老太和易中海他們瞞著不說,她也不至於到現在才知道這件事。
之前街道的人上門不止一次,包括聾老太自己,都沒人透露半點。
注意到王主任的表情變化,一直小心翼翼的易中海,臉色也跟著難看了起來,暗罵院裡這些豬隊友,哪壺不開提哪壺。
剛才在路上的時候,他已經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了。
然而。
漸漸的,原本還為自己失職而感到自責和憋屈的王主任,聽著院裡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自己的“貢獻”,敏銳的捕捉到一個特彆的稱呼。
老祖宗?
這個老祖宗,莫非指的是那個丈夫兒子都為國捐軀,自己還給我軍送過草鞋的那位老太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