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以應天府為中心,
在長江上遊是陳友諒的勢力,長江下遊則是張士誠的勢力。
應天府東南緊鄰方國珍,南方則挨著陳友定。
“方國珍和陳友定滿足於保土割據。
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進取的雄心。
陳友諒實力最為雄厚,野心也最為強大,自然便成為了朱元璋心頭最大的隱患。”
“那陳友諒本出身於徐壽輝的部將倪文俊麾下,卻以背叛和殺戮,鋪就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至正二十年(1360年),
他在權力的誘惑下挾持了徐壽輝,接連攻占太平、采石,野心膨脹到了極點。
自以為應天已是他囊中之物的陳友諒,悍然殺了徐壽輝!
緊接著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一時間聲勢無兩。”
“然而,陳友諒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此。
他試圖聯合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意圖瓜分朱元璋的領地。
消息傳出,應天震動,朱元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召集眾將商議對策,然而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這些人裡,唯有劉基這位深不可測的謀士,一直保持著沉默。
朱元璋見狀,於是主動向他尋求建議。
劉基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最危險的敵人正是陳友諒,必須集中全力消滅他。
他進一步分析道,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
但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弱點。
隻要誘敵深入,設伏擊之,勝利並非遙不可及!”
“朱元璋采納了劉基的建議,開始精心策劃誘敵之計。
他利用部將康茂才與陳友諒的舊交關係,修書一封,假意約陳友諒夾擊應天。
陳友諒信以為真,率艦隊主力趕赴應天郊外的江東橋。
然而,當他發現橋是石橋而非約定的木橋時,方知中計。
但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朱元璋的伏兵四起,陳友諒大敗而逃。
隨後,朱元璋乘勝追擊,並趁勢收複了太平,占領了信州、安慶!”
“陳友諒敗逃九江,次年八月又攻下安慶。
朱元璋不給他喘息之機,率軍直搗陳友諒的老巢江州。
陳友諒走投無路,逃往武昌。
朱元璋乘勝追擊,再次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就在此時,意外突發!
中原紅巾軍內部發生了分裂,力量被大大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趁火打劫,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
劉福通不敵,隻能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卻已被呂珍殺害。
朱元璋隻來得及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蘇治的語氣與視頻裡的音樂變得越來越緊張。
視頻中的畫麵,切換到了長江之上。
隻見,長江之中,陳友諒的船隊浩浩蕩蕩,戰船如林,遮天蔽日!
他們順江而下,氣勢如虹,目標直指朱元璋的根據地——應天府。
朱元璋即將麵臨著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機!
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即將爆發!
“當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直至朱元璋統兵二十萬趕來增援。
陳友諒聞訊後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
雙方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