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忠賢離世後僅僅十七年,大明王朝就走向了滅亡。”
朱由檢對此感到難以置信。
他無法理解為何自己鏟除了朝廷中的最大毒瘤,大明卻反而僅支持了十七年,就走向了覆滅?
對此,蘇治自然有所解釋,
“在魏忠賢掌權時期,雖然他禍亂朝綱,掠奪民脂民膏。
但他卻能分清輕重緩急,可以將部分錢財用於國家財政和軍費開支。
他尤其重視遼東地區的物資保障和士兵軍餉,確保了邊疆的穩定。”
“然而,在魏忠賢死後,東林黨逐漸掌控了朝政。
這些東林黨人大多來自東南士大夫階層,
而魏忠賢搜刮的錢財,其實大多也是就是這些東南士大夫家裡搜刮來的。
而這些人重掌朝堂後,他們做的事情比魏忠賢更加過分,且更加愚蠢。
他們不僅壟斷了朝廷,壟斷了利益,還斷絕了百姓的生路。
與魏忠賢相比,他們缺乏高明的手段和遠見,隻會內耗!
這導致邊疆地區陷入混亂,民不聊生。
最終,義軍四起,大明社稷搖搖欲墜!”
“總而言之,崇禎帝的第一個過失就是在魏忠賢死後,朝堂平衡被打破。
魏忠賢的勢力被東林黨徹底拔除,
失去掣肘後,東林黨開始迅速崛起。
他們禍亂朝綱,致使大明國力迅速衰退,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僅僅十七年後,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明帝國宣告滅亡。”
朱由檢的世界裡,那些東林黨人,集體沉默了。
他們似乎感覺到了一股蘊藏在平靜之下的暴風雨,即將到來!
紛紛開始相互之間傳遞起了眼神,準備迎接接下來皇帝的雷霆之怒。
而朱由檢看到這裡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崩潰的。
他真的無法理解,
那群看上去個個都是正人君子、道德楷模的東林黨人士,怎麼就成了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
他們平日裡一口一個“忠君愛國”、“上報社稷,下安黎庶”,
難不成,
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忠君愛國?
這就是他們對大明王朝的忠誠?
此刻,朱由檢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
他扳倒魏忠賢後,對東林黨人寄予了厚望,認為他們是朝廷的棟梁之才,能夠為國家帶來繁榮和穩定。
然而,蘇治卻給了他狠狠的一記耳光。
東林黨人的所作所為,甚至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這一刻,朱由檢甚至想起了太祖朱元璋曾經對讀書人的嚴厲打擊,不自禁的開始自言自語道
“難道太祖早就看透了這些讀書人的虛偽和齷齪?
所以才對他們苛刻挑剔,嚴加監管???”
……
與此同時,朱元璋咬牙切齒的說道“咱就知道,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
朱棣沉默片刻,突然歎息一聲道
“看來,俺重用太監還是沒錯的……
這群讀書人,確實需要一股足以與他們相抗衡的勢力才行啊!”
其它世界裡的文人們,也都漸漸陷入了沉思。
東林黨人的文人風骨何在?
這顯然不是其他文人想要看到的結局,也不是他們希望得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