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還不算完,蘇治依舊在繼續盤點朱祁鎮的無恥行為,
“當朱祁鎮被俘虜,瓦剌軍隊殺向京城的消息傳來,朝廷上下一片震驚。
負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茫然無措,
孫太後悲痛欲絕,
而大臣們更是陷入了驚慌失措之中。”
“在這緊要關頭,
以徐有貞為首的大臣,建議即刻遷都南京以避鋒芒。
然而,吏部尚書王直與兵部侍郎於謙則力排眾議,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議。
他們主張立即召集兵馬,堅守京城,並嚴懲宦官黨羽以振朝綱。
由於太子朱見深年幼,難以應對如此混亂的局麵。
為了避免瓦剌人用朱祁鎮繼續向大明訛詐,
於謙等人還向孫太後建議,改立朱祁鈺為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儘管朱祁鈺再三推辭,但是於謙堅定地表示‘我等此舉並非為了個人私利,而是為了大明朝的安危著想!’
在他們的堅持下,朱祁鈺最終接受了皇位,改元景泰。”
“朱祁鈺比朱祁鎮好太多,甚至有明君之資。
他即位後,立刻安排於謙全權負責京城的防禦工作。
於謙臨危受命,迅速調動兵馬糧草,選拔勇猛之將領,構築起堅固的城防。
他將明朝的精銳之師布防於城外要地,背倚城牆,列陣以待。
在於謙的巧妙布局與指揮下,
軍民團結一心,眾誌成城,
終於成功抵禦了瓦剌的凶猛進攻,贏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
看到這兒,於謙和王直忍不住相視一眼。
果然,曆史上的他們還是這麼做了!
這條路,走得通!
看到這兒,朱棣忍不住讚歎道“於謙有勇有謀,與那些迂腐的文人截然不同,實乃大才!”
“可是……他最後還是被英宗給處死了。”朱由檢小心翼翼的接了一句。
朱棣默然,雙拳緊握。
蘇治繼續解說道,
“回到明朝,重回皇位後,朱祁鎮又犯下了一係列不可饒恕的罪行。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莫過於對民族英雄於謙的殘忍殺害。
在北京保衛戰中,於少保居功至偉。
但明英宗卻因他擁立景泰帝而懷恨在心,所以將其殺害。
與於謙一同遭難的,還有多位參與北京保衛戰的功臣,
如副總兵範廣、內閣輔臣王文等,
他們或因未能在明英宗被捕時伸出援手,
或因拒絕配合其賣國行為,最終慘遭清算,被殺害或者流放。”
“朱祁鎮能夠回到京城,
也是於謙跟朱祁鈺說了許多好話,
否則朱祁鈺哪裡肯讓他回來?
於謙對國有大功,對朱祁鎮個人有大恩,
可朱祁鎮複位後,卻忘恩負義,將於謙殘忍殺害。
他還給差點覆滅明朝的瓦剌首領也先立廟,
給大太監王振建廟平反,
簡直無恥到了極點!”
各個朝代的百姓們開始議論起來,
“朱祁鎮如此行徑,朱元璋和朱棣怕是會氣個半死吧?”
“無恥啊無恥!”
“本以為趙構已經夠無恥了,沒想到朱祁鎮還更無恥!”
“朱元璋、朱棣等人好不容易積攢起了一點兒家底,結果就這麼被朱祁鎮這個無恥之徒給敗光了!”
“於謙就不應該把他接回來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