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六國後,
李斯尊奉秦始皇為皇帝,
堅持廢分封,推行郡縣製,
輔佐秦始皇,建立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車軌製度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史記評價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李斯六十四歲時,
終於官至丞相,抵達了仕途之巔,他的夢想實現了。
他的長子李由也官至三川郡守,
統管滎陽、洛陽、開封,為鹹陽門戶,
其地位同樣舉足輕重。
其子皆取公主,
其女皆嫁秦諸公子,又深得信任,
李家絕對已經成為了秦國頂級權貴!
從一介布衣到當朝宰相,
李斯充分證明了寒門也能出貴子,
他的故事,
無疑是曆史上勵誌的典範。”
“李斯與秦始皇,
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創業,
真正體現了君臣之間的默契與協作,堪稱君、臣之典範。
假如秦始皇未曾先行離世,
或許李斯真的有可能成為秦朝的‘周公’吧?
但遺憾的是,
曆史沒有‘如國’,
李斯終將為自己的‘一時糊塗’,
付出慘痛的代價。”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突然駕崩於邢台沙丘,
隨之而來由趙高發起、李斯參與的沙丘政變,成了李斯命運的轉折點。
這場政變,徹底改變了李斯的命運軌跡。”
“秦始皇駕崩後,遺詔落在了趙高手中。
知曉這件事的又隻有胡亥、李斯、趙高及五六名秦始皇的親信宦官。
朝中的大臣們,對秦始皇的離世還一無所知。
在此情形下,
為了防止秦始皇逝世的消息泄露並引發社會動蕩,
李斯便選擇將此事隱瞞了下來。
趙高看到李斯的態度後,
便想趁機加以利用,
策劃篡改遺詔,意圖推立胡亥為帝。”
“趙高之所以敢於采取這樣的行動,
除了秦始皇的遺詔在自己手中外,
還有秦始皇堅信自己能得到不死藥,故而生前未立太子的緣故在其中。
也就是說,
隻要趙高修改手中的遺詔,
再借助李斯的權勢,
他們便有很大可能暗中操控整個局麵。
趙高是個精明的人物,
他早就看出了李斯內心深處對權力的渴望和執著。
因此,他打算利用這一點,
將這位帝國的丞相,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中。”
“趙高對李斯曉以利弊,
說遺詔已經在胡亥手中,
如今決定誰做繼承人,就在你我一句話罷了。
不過,你覺得自己和蒙恬相比,誰更受扶蘇公子信任?
而一旦扶蘇公子掌權,
那麼,你的地位必定受到威脅,
到時候您隻能交出相位退印回家了。
高受詔教習胡亥,
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
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
儘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
君計而定之。”
“李斯是一個很現實的人,
當趙高在給他描述從龍之功那一刻,
他的內心便已經開始動搖了。
最終,李斯做出了抉擇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
在關乎帝國命運的棋盤上,
李斯和趙高既是相互博弈的棋手,
又是彼此實現野心的關鍵棋子。
李斯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智慧、權謀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