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申時。
無敵團與鐵杆團,雙團組合,近萬大軍開進不設防的福州城!
“就這?望風而逃!這幫辮子軍,全是土雞瓦狗,插標賣首之鼠輩也!”
無敵裝作不開心,口沫橫飛罵了起來。
王吒、秦彪、林誌海等人,在一旁用奇怪的表情看著無敵,心裡皆笑,吳宗師啊,你打過啥仗了?是因為你,讓清軍綠營望風而逃的麼?
無敵不在乎眾人的表情,繼續歎道“哎!敵軍懾於我無敵團之雄威,竟無一將敢出來應戰,麾下新兵何時才能得到曆練?”
“無敵哥,勿憂!”
王吒主動配合,獻計道“福州之北的寧德,西麵的閩清,尚有宵小盤踞,待福州安頓好之後,可派精銳老兵配合新兵前去曆練。”
無敵投來讚許目光,點頭道“鐵團長此計頗妙!甚合吾意!”
王吒眼睛瞪圓,我去,太入戲了吧!
他趕緊把無敵拉到一旁,叮囑道“哥,打仗真不是開玩笑,無敵團充其量是一支工兵團,遇到緊急軍情容易亂。
裝備好不一定打仗就無堅不摧,切記勿要想當然!”
“哎呀!知道了,放心,我又不傻!”無敵反向安慰王吒。
王吒無語,說啥都沒用,打仗隻能靠實戰方可積累經驗!
福州巡撫衙門內,王吒喝著頂級烏龍茶,拿著支鉛筆寫寫畫畫,理清思路。
首先,北伐遼東所期待的全國大小軍閥與勢力反攻連鎖效應並未爆發;
其次,福州巡撫和總兵為何沒有選擇投降,而是不戰而逃?
最後,清軍當前如何打算?他們的應對之策是什麼?
全國局勢奇詭也!
投降清廷的大小軍閥,挾私觀望從來都是他們的不二策略,看到清軍遼東大敗,怎麼不跳出來撈好處?
阿濟格大軍可是真正的八旗主力精銳,其中阿濟格的鑲黃旗,博洛的正藍旗遭受重創,對清軍來說,絕對傷筋動骨的損失,短期內很難彌補。
還有清廷重點新建的正黑旗和鑲黑旗,東北掃蕩後,基本報銷,多爾袞心在滴血,這都沒讓各大勢力動心思。
什麼樣的原因和手段,讓清廷安撫了一批不安分的明朝降軍?
清廷有這個能力麼?
沒有的話?是誰給了清廷的能力?外部勢力麼?泰西人在介入?
王吒經曆多年的軍事與政治摸爬滾打,判斷八九不離十。
六日後,八百裡加急快報送至帝都。
攝政王府,多爾袞雖然時不時仍在咳嗽,但氣色已好過去年。
兩個月前,攝政王確認奴兒乾都司有三座大金礦後,第二次吐血昏厥,第一次吐血是去年得知阿濟格被斬首。
這可徹底嚇壞了皇太後布木布泰,皇帝年少,絕不能讓攝政王早逝,清朝的江山還得先讓他扛著。
於是悉心照料,多爾袞的病情總算好轉。
“冠軍侯動手了,亨九先生怎麼看?”多爾袞讓人將八百裡快報遞給洪承疇。
洪承疇是從江南總督的位置緊急召回帝都,因為多爾袞覺得身邊謀臣不給力,需要其協助理清戰略,然後再外放。
“冠軍侯親率兵馬攻打,非戰之罪,福建巡撫張學聖和總兵馬得功的丟城失地之責,無須再問罪。”洪承疇看完快報後,苦笑道。
多爾袞點頭同意。
八百裡快報上所說,張馬二人發動軍民,拚命守城終不敵,被冠軍侯攻入福州城,然後張馬二人收攏殘軍退守寧德。
純粹子虛烏有的快報!
冠軍侯大軍殺到,張馬二人敢守城?騙三歲小孩玩呢。
關鍵是力扛不敵,城破了,兩個垃圾還能逃得掉?阿濟格和博洛都逃不掉,就憑你們兩個的水平,能逃?
編吧,反正大家都明白你們兩人棄城而逃。
事實上,張馬二人考慮得也很周密,快報肯定要這麼寫,不戰而逃怎麼可能寫到快報裡去。
就看清廷如何定論,要治罪的話,那就抱歉!我們隻能投降冠軍侯了!
不是他們不想早投冠軍侯,近幾年,哪個官員沒有仔細打聽過冠軍侯地盤發生的種種新奇變化?
冠軍侯管轄之地,科舉出身的士紳們當不了官!!!
對官員們來說,天大的打擊!
沒有仕途,我們乾啥?當鹹魚麼?
清廷這邊雖說經曆慘敗,好歹還能當著官,不到生死攸關,他們不會投降!
“當前局勢,諸位有何良策?”
眾人看完快報後,多爾袞特意留了一盞茶的時間,方進入主題,詢問應對良策。
“冠軍侯戰線拉得過長,所轄地盤民生吃緊,糧價居高不下,已連續兩年推出喝粥令。
卑職認為,攻福建隻是鐵敢之試探,冀此攪動中原風雲,斷不會繼續北攻江西與浙江。”
老謀深算洪承疇率先獻言,判斷一出,屋內眾人皆覺有理有據。
“那亨九先生判斷,冠軍侯會何時發兵北攻?”多爾袞溫和問道。
“二年內不會北攻,且卑職認為冠軍侯最想攻打之地不是浙江與江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會是何地?”
“山東登州府。”
洪承疇再次拋出關鍵判斷,三年來,在江南,他可以說是傾儘全力,幾乎不過問永曆帝、興華會、鄭大木等人。
一心搜集情報,研究台灣和海南,研究冠軍侯所有軍事行動。
“亨九先生高見,冠軍侯擁有強大水師,遼東和山東一旦被其控製,帝都危矣。”
範文程立即附和,冠軍侯去年攻打遼東,清廷內部起初想不明白鐵杆團的意圖,如今已徹底清楚,水師與野戰部隊配合,何等犀利!
水師原來可以這樣用,完全打開了清廷將領與謀士的思考之門!
“冠軍侯已經有數萬騎兵,可不單隻是一個進攻選擇。”多爾袞提出新看法。
“王爺縱觀全局,令卑職佩服,水師、騎兵與步兵,三者合力,最能發揮戰力的地域,除去遼東,唯有山東、北直隸一帶。”洪承疇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