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都發話,內閣就算是有搪塞的心,也沒有搪塞的膽。
在日落的時候,朱祁鎮就收到第一版本的計劃。
甚至可以說,一點都不複雜。
就是對大明現有的地方製度進行特例化。
距離比較遠的地區,容易出現問題,就是地方官員權力不夠,出現問題不能立刻就做出來反應。
等到層層上報過去,小病痛也會變成癌症。
臃腫的體係,才是最大的問題。
漢地十八省,好在距離不算遠,大明還能兼顧。
可再遠一些的地方,真出現什麼事情,按照這樣臃腫的效率。
估摸著,滿地烽火,中央還會以為天下天平。
所以,權力下放就不可避免。
下放一部分權力,讓地方能自主處理一些緊急的事務。
但是,權力這東西,那就是雙刃劍。
一旦被釋放出去,必然就會存在一些弊端。
新王朝的建立,大部分新製度都是為填補前朝的漏洞。
可等到王朝末期,這些新製度就會變成漏洞。
所以,確保權力下放之後不會出問題很重要。
但是,自適應更新,也非常重要。
鑒於內閣的成功。
所以,內閣就提議在地方設立次級內閣部門。
次級內閣部門直屬內閣管理,與內閣進行交流。
地方遇到重大問題,可以直接彙報到次級內閣。
而次級內閣的組建人員,除開上級內閣任命外,就是當地百姓的代表和官員代表。
總而言之,就是讓次級內閣成為一處可以商議事的地方。
隻要不是整個區域糜爛,總歸是能通過內閣商議出來一些應對手段。
講道理,朱祁鎮覺得施行起來,還是能有一定的效果。
目前,通過國運感知,朱祁鎮是可以感受到大明百姓對大明的認可。
就比如,在京城地區生活的百姓,就對大明的認可度高很多。
就好像是一個溫度地圖一樣,某一個地域認可大明的百姓越多,對朱祁鎮的反饋就越發強烈。
通過這樣一點,朱祁鎮就已經可以簡單判斷大明各地的情況。
隻要不是出現大規模的不認可,就足以說明當地的次級內閣還是可以確認沒有問題。
若是出現問題,朱祁鎮能立刻感知到,不用等什麼消息傳過來,就可以早早派遣軍隊去清繳。
“好,不愧是大明的肱股之臣,腦瓜子就是好啊!”
朱祁鎮想明白後,多少是有些高興。
短短時間,就能想出來一套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案。
“我就知道,內閣可不是什麼矛盾的緩和地區,而是真正給大明辦實事的地方。”
朱祁鎮滿意的點點頭。
接著,朱祁鎮就將折子放在一旁,朝著距離稍遠一些的阮浪說道。
“你去告知內閣,計劃不錯。就按照這個計劃,儘快商議出來一套可以施行的方案,然後在大漠草原進行試點。若是行之有效,後續可以在大民各地使用。”
朱祁鎮在看到這樣一種機構之後,就已經有大規模放權的意思。
中央集權,可以調動大明方方麵麵的資源。
能讓整個國家都保證,力氣朝著一個防線去使。
可是,朱祁鎮還是覺得大明百姓的認可更為重要。
不管權力多少,百姓認可才是好事。
這樣一種模式,分化權力,卻可以讓大明百姓能直接參與到政治中。
按照後世的說法,可以讓百姓當家做主。
朱祁鎮清楚後世的請款,對國家認可度方麵,恐怕是沒有什麼朝代能匹敵。
靠的不就是百姓當家做主嗎?
既然如此,提前在大明施行,未必一樣可以獲取同樣的效果。
想到這些之後,朱祁鎮多少是有點高興。
萬一真的能成,那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國運對朱祁鎮,對大明都無比重要。
國運的提升,可以繼續擴大靈液的使用,就可以研究出來威力更大的武器。
有威力更大的武器,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朝著外界擴張。
以此下去,絕對是一條可行的增強道理。
“還是先彆做那麼多美夢,萬一不行的話,可就難受了。”
朱祁鎮暫時放棄心中的幻想。
“希望在大漠草原能弄出來一些成效吧!可惜,東洋和南洋的成分比較複雜,不軟可以早點在這些地方實行,至於大明其他地區,那都算是核心地區,進行這樣的計劃。弄出來什麼問題,就不太好處理。”
……
朱祁鎮的消息,隨後就送到內閣。
內閣全員是茶飯不思,好不容易才想出來一個辦法。
就擔心朱祁鎮覺得不好。
他們還在焦急等候,希望能得到一個好的回複。
在看到阮浪進來的身影,無數大臣就那麼眼巴巴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