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徹底擊敗渤海國,再回頭處理貧瘠的四國島也是一樣。
由於渤海國早早就準備撤退,本州島駐守的力量稍微比較薄弱。
大批的精銳,早就被抽調到北海道進行駐守。
沒有強大的水師,分散駐守的話,最後必然會被分割清理。
而且,渤海國早就將大批的物資運送走。
沒有物資,這些地方在渤海國眼中,自然就沒有多麼大的意義。
並且,有九州島的情況。
顏宏達等人一樣希望,這些東洋籍的士兵可以再次創造奇跡。
奮起反抗,抵禦大明軍隊的入侵。
士氣不算多麼高昂的軍隊,還經曆過九州島的慘敗。
餘留下來的精銳,更不是什麼精銳。
當大明軍隊穿過瀨戶內海,登陸到山陰道的時候,就輕鬆擊敗駐守在最前線的五萬東洋籍士兵。
麵對大明強大的火炮,這些東洋籍的新兵,完全就沒有還手之力。
當火炮轟鳴的時候,就沒有幾個人敢站起來還手。
緊緊趴在地上,直到大明軍隊殺過來,將他們全部都俘虜。
習明朗倒是沒想到會這麼輕鬆,就取得第一場的勝利。
簡簡單單開炮,就能擊敗五萬軍隊。
滿打滿算都不到兩個時辰,就算是五萬頭豬,讓他們十八萬大軍去殺都未必能這麼快給殺光。
“願意歸順大明,就暫時納入到仆從軍中,讓他們去清掃鄉野,去絞殺那些忠誠渤海國的叛賊。一個叛賊的人頭,換取銅幣一百。若是不願意歸順,那就殺了丟進海裡喂魚。”
習明朗直接下達殘酷的命令。
鄉野的危害,習明朗自然清楚。
在九州島的時候,習明朗就已經見識過。
但是,讓習明朗帶著大軍去清掃鄉野。
那有點耽誤時間,大軍還需要繼續朝著東方進軍,將幾內地區拿下。
那才是東洋開發最好,最為富饒的地方。
而鄉野之地,不去理會總歸是不行。
倒不如,就廢物利用。
習明朗倒是不求這些投降過來的仆從軍,能帶來多麼大的幫助。
隻希望他們能保證大明占領的地區,不至於被不斷破壞運輸和交通的路線。
雖說,有儲物袋的便利,大明不再需要龐大的後勤路線,來對前線作戰部隊提供補給。
但是,消息的傳遞,命令的傳達,一樣需要路線的安全。
不然,遞送消息就會非常麻煩。
這一點,習明朗在九州島是深有體會。
習明朗的命令立刻就被傳到投降的東洋籍士兵中。
原本,他們還在擔憂,大明軍隊會不會坑殺他們?
九州島距離不遠,一些小道消息也被送過來。
隻不過,他們感觸不深。
現在,願意投降的士兵,多數都是貪生怕死的家夥。
他們自然更渴望能活命。
一些有學識的家夥,還在說大明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不會濫殺無辜,坑殺降兵。
至於說,是真是假,沒有人去繼續驗證。
但是,那就好像是一點希望。
人就是這樣,隻要有一點希望,就會選擇安穩的待著。
唯有徹底沒有希望的時候,才會想起來反抗。
可到這個時候,往往都是絕境。
最後,不可避免就會陷入到瘋狂。
就好像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一樣,明明是造反有理。
卻從來就不曾被農民奪取天下,往往是被地主階級取代,或者是農民起義領袖被地主階級腐蝕同化。
殘留的投降士兵,他們被收繳兵器,靜靜等待大明軍隊送來的審判。
還有接近兩萬人,其他人不是死在炮火中,就是被丟進海水中喂魚。
很快,習明朗的命令就傳到他們耳中。
希望,終於是到來。
“銅幣,這是什麼?”
“我知道,是大明的錢幣。我之前,聽我跑商的叔叔說過,大明的仙糧隻需要十枚銅幣就能買上一斤。”
“大明仙糧?就是曾經那些貴族老爺,花一斤白銀才能買到一斤的仙糧?”
瞬間,投降的東洋士兵就陷入到狂歡中。
原本,他們就是想要苟活,保住一條小命就行。
但是,似乎他們是選擇了一條更為開闊的道路。
原先渤海國統治的生活,好像也沒有那麼好。
跟著大明,竟然能有機會享受到仙糧。
“等過些時日,大明商行就會在這裡開業,你們獲取的銅幣就可以從大明商行中,購買到合適的物品。"
既然決定給錢,那就必須要給出來消費的渠道。
不然,錢給出去就沒有任何作用。
這些事情,都是習明朗臨時決定。
不過,習明朗清楚這些請求,內閣絕對是不會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