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的夜襲,帶來他們的損失,非常難以忘懷。
這些日子,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夜晚每次都需要安排諸多士兵防備。
如此一來,更是不小的心理壓力。
可攝於元帥的威嚴,開始是沒有將領敢去說什麼。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還是有將領沉不住氣,主動找到元帥。
“元帥,我們就這樣讓大明軍隊在後麵跟著嗎?他們隨時都會進攻我們?一旦我們放鬆警惕,他們就會像餓狼一樣撲上來。隻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身披甲胄,端坐在馬上的元帥,聽聞這樣一句話,依舊非常冷靜,沒有氣憤。
元帥沉默幾個呼吸後,慢慢悠悠的說道。
“大明軍隊是在等候他們的援軍,根據探子送來的消息,大明近百萬的援軍在昨日就已經抵達哈密,正在朝著我們這邊趕來。”
前來質問的將領,當場就呆住。
原本,他過來就是質詢元帥的策略,卻不想反而就收到這麼驚人的消息。
將軍顧不上去思考元帥知道這樣的消息,為什麼還要繼續先前的策略,趕忙就說道。
“百萬援軍?這我們怎麼可能會是對手?我們是不是應該加快速度,趕緊撤退返回帝國,借助七河,以及費爾乾納河穀地區定然能防守住明軍的進攻。”
撤退,保存實力,這就是將領心中最先冒出來的想法。
元帥卻輕輕搖頭,緩緩說道。
“本帥就是在等候大明援軍趕到,等到那個時候,明軍必然就會對我們主動發起進攻。到時候,就是帝國反擊的時刻。”
就這麼一瞬間,將領有些蒙圈。
甚至於心中開始懷疑,元帥是不是上次發病,導致腦子出現什麼問題,弄出來癔症。
不然的話,怎麼可能會有這樣離譜的想法呢?
等著明軍的援軍過來,百萬大軍對決?
先前的交戰,明顯就已經說明出來,帖木兒帝國軍隊能占據優勢,就是依靠龐大的軍隊人數。
現在,人數都不占據優勢,還能想要去拚命。
這就跟送死有什麼區彆?
將領當即就想要勸說。
可不等將領說出什麼,元帥就先一步打斷。
“你的顧慮,本帥非常清楚。不過,本帥可以告訴你,這一次本帥有六成的把握。”
那清明的眼神,沒有絲毫糊塗的意思。
將領看著元帥沉穩的表情,以及剛才說出來的堅定話語,很難再去思考對方是有癔症的病人。
不知不覺之間,將領就想起來元帥昔日的戰績,何等的輝煌。
反敗為勝,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
帝國能開疆拓土,到如今昌盛的局麵,元帥絕對是居功至偉。
想到這麼一些事情,將領心中最後的疑惑徹底消失不見。
或許,元帥真就有什麼獨特的手段,能完美解決這樣一件事情。
應付走將領,通過將領的嘴巴,其他人一樣收到消息。
出於對元帥和那位將領的信任,帖木兒帝國軍隊再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撤退繼續進行,就是行軍的速度沒有那麼快。
然而,大明軍隊接連的尾隨,卻生出來諸多的想法。
最開始,大明軍隊是準備直接就對帖木兒帝國軍隊進行襲擊。
他們有二十多萬的軍隊,對上帖木兒帝國六十多萬軍隊,未必就沒有一戰之力。
不過,考慮到戰損的問題,他們還是選擇暫時停歇。
因為,後方送來消息,援軍即將趕過來。
或許,等到援軍趕過來,再對他們發動進攻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那樣能避免大明軍隊產生更大的損失。
然而,半個多月的追逐,似乎他們不像是在撤退,反而有一些誘敵深入的意思。
這讓他們不免生出來一些懷疑,繼續追上去,還是說等候大軍趕過來。
……
針對不能單獨決定的事情,會議討論就是最好的選擇。
集思廣益,早就成為大明軍隊最具備代表特色的操作。
當然,緊急的時候,沒有人會去選擇集思廣益,指揮將領自然會專斷獨行,避免浪費時間。
在合適的時候,集思廣益還是最好的選擇。
很快,兩名軍團指揮官和十多位裨將就彙聚到一起。
還有一些裨將在外指揮騎兵,他們一直在草原上行動,秘密探查帖木兒帝國軍隊的動向,未曾參與到會議中。
“我還是那個想法,等候援軍到來才是最為安全的策略。我們不能冒險,特彆是援軍即將抵達的時候,越是在感覺到安全的時候,可能恰好就是危險的時候。”
會議剛開始,一名裨將就忍不住先行開口。
一票人非常讚同這樣的說法,謹慎是他們當前最願意做的事情。
“不行,就因為他們行軍速度慢,我們就產生懷疑嗎?這麼多天時間,誰說是他們有埋伏?難道就不可能是他們尋求撒馬爾罕的支援嗎?現在這樣做,指不定就是在迷惑我們,想要拖延到援軍趕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