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權力的組成都比較複雜,很難說的十分清楚明白。
大明的內閣,如今就是一個雛形,想要徹底壯大成為新式的內閣,絕對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
不過,能將基層的權力,以另外一種方式收回來,就算是比較大的成就。
至於說,私人利益的問題,那就隻能選擇統一集體的利益。
內閣從某種意義上,也屬於是一方整體,不可能脫離內閣去做自己的事情。
因此,接下來就是保證整個內閣的集體利益都比較一致。
或者說,讓他們全部都有同樣的姓,不管是姓封,還是姓資,或者是姓工。
隻要主要的利益統一,剩下就是一些內部矛盾,不出現劇烈的內耗,那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在內閣討論通過後,朱祁鎮就與軍隊一起前往長江沿岸。
這一次出兵,第一路大軍是穀誌誠統帥,直接一路南下趕往南京城,準備從南京城渡江,進攻在南麵的吳國和楚國。
根據打探到的情報,楚國和吳國的實力不算是多麼強大。
穀誌誠攜帶有四十萬大軍,擊敗吳國和楚國,還有水師協助,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吳國和楚國的消息,在大明這邊根本就不是秘密,沒有多少駐守軍隊,內部百姓和富商,豪紳等等,都比較抵抗統治。
當然,也可能是支持吳國和楚國的人員早早就選擇移民。
“楚國和吳國的實力很柔弱,這一次我們過去的主要目標就是快速解決吳國和楚國,最後去扼製唐國的軍隊。”
大軍離開南京城後,穀誌誠召集手下軍隊大喊起來。
在路過南京城的時候,穀誌誠並沒有多做停留,稍微停留半天的功夫,就立刻離開,繼續朝著大江方向而去。
一番簡單的演講後,大軍開拔直接就朝著吳國的地界趕過去。
吳國並沒有在長江沿岸防守,沒有足夠的製海權,駐防江岸絕對是無比愚蠢的決定。
大軍繼續前行,朝著距離最近的城池趕過去。
另外一邊,就是榮興言和朱祁鎮統帥的大軍,準備從漢國下手,一路殺進川蜀,將宋國解決掉。
朱祁鎮領著大軍還沒有趕到江邊,就迎來宋國和漢國的使者。
這不免就讓朱祁鎮感覺到奇怪?
剛聽到彙報,朱祁鎮就奇怪的扭頭問了一嘴身邊坐著的榮興言。
“你是提前將使者派遣出去了?”
由於宋國和漢國的特殊性,朱祁鎮並沒有打算過來就直接動手。
好歹他們曾經有幫助大明,做事自然不能太過分。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者才能彰顯氣度。
原定的計劃,就是等靠近江岸後,派遣使者過去,讓宋國和漢國投降,不然就直接出兵進攻。
同時,投降的協議早就擬定好,一些優渥的條件,可以說羅列的非常清楚明白。
可現在,使者還並沒有開始派遣,就有人找上門來,多少朱祁鎮意外。
而被問到的榮興言立刻就回答道:“陛下,臣豈敢有逾越之舉。”
此言一出,朱祁鎮就沒有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