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
朱祁鎮還在不斷跟於謙講述。
有後世的經驗,朱祁鎮站在當下的角度,倒是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曾經,地主勢力最大的優勢,無非就是人口,無數的佃農依附他們生活。
這是他們權力的根基所在。
而在利益的影響下,他們暫時將這麼一些東西放棄。
現在的動作,與其說是利益,倒不如說是明白過來。
沒有田地,沒有佃農,他們什麼都不是。
權力這樣一種東西,一旦掌握,就絕對不會願意失去。
地主們謀取到利益,可喪失了更大的權力,這自然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固然,現在依靠金錢,也能擁有一些不俗的地位和權勢。
但相比之前,落後太多太多。
這就是他們反撲的重要因素。
沒有人會願意減持他們的籌碼,因為籌碼就是他們的一切。
一番講述後,於謙大概能理解。
跟隨朱祁鎮這麼長時間。
在朱祁鎮成就仙道後,就時常能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和理念。
也就是在朱祁鎮的影響下,於謙的想法也早就開始出現變化。
現在這樣一種言語,理解起來自然就沒有原本那麼困難。
“陛下,您所說的東西,臣倒是能大概理解。這一次的上奏,參與者是地主,他們的權勢根本在土地上,因為喪失土地,所以才會發生這麼一件事情。”
於謙自顧自的說著。
“但是,那些官員若都是地主,那整個朝廷似乎就沒有多少可以利用之人。固然,我們可以獲取到百姓的支持,但是沒有官員和讀書人,想要治理國家,也比較困難。”
於謙的考量,自然是有道理。
這也是他擔心的地方,事情牽連大,總不能跟洪武朝一樣,殺個十多萬官員,導致各地官員空缺,混亂不堪吧!
若是安定的時候,倒也能扛過去。
但現如今,南方威脅不曾平定。
當然,這些話於謙是不敢直接說出來。
而麵對於謙的言語,朱祁鎮撇嘴一笑,“誰說那些官員都是地主一方?”
如此發問,饒是於謙都有些愣住。
“陛下,這不是您說的嗎?”
於謙心中疑惑,卻沒敢說出來。
隻不過,於謙還是在心中思考,想著自己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現霹紕漏,導致出現這樣一種問題。
然而,思索一番後,於謙還是不能明白。
猛然間,於謙就反應過來。
“陛下,您不會是在說臣吧!臣一心為大明,自然不願意為一己私利,而損害百姓的生計。朝臣之中,似臣之人確實有一些,可他們背後有家族,他們就算是有心為民,卻也不得不為自家後人考慮。”
確實,大臣中良善之人不會少。
若真的,貪官如黃河之沙,那官場就不會說貪官是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