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絕大多數人預料的,華夏航天局此前關於太陽風暴可能影響空間站安全的那番表態,竟然在隨後兩個月中引發了全球輿論對於此事的關注和擔憂——
雖然實際上,太陽活動爆發的頻率遠比大部分人想象中要更加頻繁,但客觀來講,2006年秋季這一波的強度,也確實是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從未有過的水平。
並且另一方麵,人們在主觀上也傾向於誇大自己從未見識或是經曆過的威脅。
這種傾向不僅存在於吃瓜群眾當中,甚至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決策者的判斷。
比如早些年沸沸揚揚的所謂“千年蟲病毒”,甚至一度導致很多航天發射計劃提前或者延後,隻因為擔心跨年任務中可能出現的計算機時間錯誤。
因此在輿論的渲染和公眾的關注下,為求穩妥,一部分麵向民間提供服務的通信、遙感或電視衛星提前發布公告,宣布有可能在9月初太陽活動最強的幾天內暫停服務或是降低服務質量。
自然而然地,這種反應又回過頭來加強了社會層麵的擔憂。
而國際空間站所麵臨的威脅,也作為一個添頭,時不時被提及幾次。
顯然,對於一直試圖降低影響的NASA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他們非常清楚,在當前這樣的環境下,你如果貿然搞個專家出來辟謠,那正所謂“隻有官方否定的事情才可信”,反而相當於坐實了吃瓜群眾們的擔憂。
不過,美國人畢竟是玩弄媒體的老手。
即便在這樣的大逆風局麵下,也還是找到了破局的策略——
為減少對於本次太陽風暴的不必要擔憂,NASA新聞中心將從9月1日開始,通過福克斯旗下的衛星電視公司DirecTV推出一檔分為上中下三期的訪談類直播節目《探求風暴》,向觀眾普及太空領域相關常識。
當然,普及常識什麼的都是表麵原因,關鍵在於9月1日到3日這三天是太陽風暴最為猛烈的一個階段,而這個訪談節目則可以直接向外界證明,太陽活動爆發對於衛星工作的影響遠遠沒有其它媒體所渲染的那樣恐怖……
……
美國東部時間9月1日,晚八時三十分。
福克斯新聞直播間。
第一期《探求風暴》節目在經過最開始的磨合階段之後,已經逐漸開始進入高潮階段。
“各位觀眾,在本期節目開始之前,我們就已經通過網絡和電話分彆開放了留言窗口,下麵請導播從高讚同度問題中隨機篩選出幾條,來讓我們的嘉賓進行解答。”
主持人伊莎貝·卡拉諾女士一邊保持著臉上甜美的微笑,一邊按照事先排練過多次的步驟,在桌子下麵翻開了早已準備好的問題清單——
至於觀眾提問什麼的,當然隻是個增加互動量和關注度的噱頭而已。
怎麼可能真讓背景不明的觀眾接入直播現場。
亂提問什麼的都還是其次,萬一碰見個不要命的整出一段恐襲預告之類的狠活,那就妥妥成直播事故了。
“第一個問題是來自我們官方網站的留言板篩選,也是後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
由於預設的節目流程相當緊張,因此主持人隻是稍微賣了個關子便繼續道:
“據說本次太陽風暴的強度是近一百五十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那麼到底會不會對地表普通民眾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說著看向了演播台另一邊的約翰·雅姆布裡克:
“主管先生,不知道您能否滿足一下觀眾們的好奇呢?”
作為頻道中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卡拉諾的長相隻能算是周正,但嗓音中卻帶著一種彆樣的抑揚頓挫,很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當然可以。”
雅姆布裡克微微挺直身板,對著攝像機點了點頭:
“不過,我首先需要糾正問題中的一個小細節,就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本次太陽活動的強度超越了前麵幾個周期……”
這個回答當然也是早就安排好的,但卡拉諾還是展現了極高的專業性,眉頭微蹙,似乎完全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答:
“可是,之前華夏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都給出了針對本次太陽風暴的分析結論……”
反問隻進行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就像是脫口而出到一半才意識到失言一般。
稍作停頓之後,又硬著頭皮問了下去:
“難道他們給出的數據……或者分析結論都是錯誤的麼?”
一番行雲流水的操作絲毫看不出表演痕跡,彆說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就連早知內情的節目導演都有一種“不像演的”的感覺。
而雅姆布裡克則是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他們給出的數據當然沒錯,分析結論也不能說有問題,但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看,現有觀測手段對於太陽風暴的預測結果都會嚴重偏高,而且偏高的幅度幾乎沒有規律。”
“就拿2003年10月的那次太陽強射電流量事件來舉例,當時全球衛星定位信號因為太陽活動而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失鎖,但實際受到太陽射電噪暴影響的最小流量值並不是原先估計得到的40000S.,而是隻有400012000S.不等,平均受影響程度隻有預估的五分之一不到……”
“等等……”
卡拉諾臉色有些慌亂地打斷了對方,一副情況已經完全脫離自己掌控的樣子:
“我怎麼從沒聽說過2003年還發生過這種事情?”
“我是說……如果連GPS都出現失鎖的話,那造成的影響應該會非常嚴重才對?比如飛機或者輪船……”
雅姆布裡克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