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著從旁邊端過一台筆記本電腦,上麵是一張因為光照不均勻而有些過曝的照片。
但細看之下,還是能夠認出,這是一個環形藥柱內部的展開圖像。
而在中央部分,則分布著三條橫貫整個圖像的深色陰影。
也就是說,整根藥柱如同刀切法棍麵包一般被分成了四段。
那隻能說,不熄火就沒天理了。
“但是沒道理啊……”
看著眼前猙獰可怖的形貌圖像,林成剛的臉上滿是疑惑。
CTK2推進劑的基體是在CT1的基礎上加入對電敏感的硝酸羥胺和金屬鎢粉末,為了避免這個相當特殊的組合出現強度隱患,他還專門加入了三維多孔聚乙烯醇作為粘結劑,在正式裝彈之前也進行過多次試驗。
按說不應該出現物理原因的斷裂。
而且,無論是燃燒壓力還是外部過載,0目標距離.8km的測試都不算最高,就算出問題,似乎也不應該是在這裡才對。
所以根源恐怕還是剛才自己發現的二次加電。
但二者之間究竟有什麼聯係,目前姑且還蒙在鼓裡。
他雖然是搞固體火箭動力,但並非化學專業出身,負責工程研發尚且可行,但對於更深入的部分卻有些力不從心。
沉默半晌會後,他放下手中的筆記本電腦,轉頭看向跟在身後的劉錫雲:
“備彈應該還有吧?”
後者點頭:
“還有8發。”
“下午能進行一組重複試驗麼?”
劉錫雲稍作思考:
“下午的安排是測試海紅旗10,如果順利的話,晚飯後應該還有時間……”
……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儘管當晚第二輪測試中再次複現了這個故障,可卻是在打擊一個15km外的的目標時出現問題。
一枚導彈在正常飛行至末端時二次點火失敗,突然失去動力,最終與目標擦肩而過。
麵對這個結果,林成剛顯得有些進退兩難。
一方麵,這說明他對於問題根源的推測沒錯,就是在二次加電的過程中,由於某種因素導致推進劑藥柱出現裂痕,最終異常停止工作。
但另一方麵,也說明這個故障的出現頗為隨機。
雖然表麵上5/6的命中率並非無法接受,但一個連原理都沒搞清楚的技術隱患卻不能被這樣忽視——
萬一下回不是在二次點火,而是在一次點火時出現問題,那麼被冷發射彈出筒的導彈就會直接砸下來命中發射車。
再怎麼鈍感的推進劑和戰鬥部,在這種情況下都是不可能安全的。
好在更為傳統的CT1型推進劑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自打上周開始測試以來,總計39發各型導彈全部命中,讓林成剛多少感到一些欣慰。
“算了……”
看著控製係統裡麵跟白天那次幾乎彆無二致的特征數據,他略顯無奈地歎了口氣:
“涉及CTK2型推進劑的全部測試暫停,我先回京城一趟,爭取儘快找出問題所在……”
麵對這種毫無頭緒的情況,林成剛隻好選擇放棄神秘感,通過一份報告把自己有關電控固體推進劑的設想,以及測試中遭遇到的情況提交給了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管理團隊,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支援。
接著……
“林成剛同誌,我這裡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辦公室裡,常浩南麵色複雜地對林成剛說道。
然後,不等對方主動做出選擇,就直接繼續了下去:
“好消息是,你遇到的問題,火炬實驗室那邊大概有些思路,大概率是推進劑中某種成分的電敏感性存在問題,應該會在比較短的時間裡給出一個具體結論。”
後者麵色一喜,但旋即想起還有個壞消息:
“那……”
“壞消息是,因為研製方案發生變動,所以我們的吸氣式高超音速武器……可能不再需要一個性能特彆強大的火箭助推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