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大明!
待孫傳庭清醒過來時,發現老妻張夫人端坐於床前暗自垂淚。
“不要哭,明日我率全軍出戰即可。”
“千萬不可,崇禎爺這是要置你於死地呀。”
“君命難違。”
張夫人終於忍不住,哭出聲來。
孫傳庭忽地坐起來,厲聲道“若明日我回不來,你帶領全家人,速速回山西老家去。”
張夫人放聲大哭起來,哭聲中流露著淒慘無奈。
第二天,孫傳庭命全軍飽餐一頓,出城與李自成大戰,自己站於城樓,擂鼓助威。
明軍與順軍大戰約兩個時辰,漸顯不支之態,大順軍趁勢追殺,緊隨其後,紛紛湧入城內。
孫傳庭此時已懷必死之心,揮刀躍馬,大呼殺賊,衝入陣中,遂力竭而死。
“可憐孫督師,年僅五十一歲,血灑疆場,馬革裹屍,一代將相之才,就此殞命,可歎可惜呀。”
說這話的時候,王玉傑臉上流露出悲憤之情。
白長庚暗道,崇禎如此用人,大明不亡,天理難容。這王玉傑比孫傳庭有眼光有膽量,吃著崇禎的飯,當著大明的官,卻在背後挖大明的牆腳,由此看來,這人還真是張獻忠李自成一類的梟雄人物。
少頃,白長庚說道“這薑氏三兄弟分彆鎮守榆林大同和陽,沆瀣一氣,薑讓極有可能把崇禎爺的意思透露給了其弟薑瓖薑瑄。”
王玉傑點點頭,說“白先生分析得非常有理。你此去榆林,除了拜會薑讓,還得密切注意薑瓖。薑氏三兄弟中,這老二薑瓖壞點子最多,也最狡猾,有奶便是娘,是核心人物,不可不防。
接下來,兩人就如何遊說薑讓,又密謀了將近一個時辰,直到黃昏時分,白長庚才離開了胡楊台知府衙門。
臨走之時,王玉傑忽然說“白先生,能不能讓文貴來知府衙門,幫我做點事?”
白經庚一怔,緊緊注視著知府大人。
王玉傑心知他誤會了自己,趕緊解釋道“蒙古大軍占領了鎮虜堡,隨時有侵犯胡楊台的可能,讓文貴到我這兒來,做一些實際事務。”
白經庚點點頭,說“我去勸勸他,就看他願不願意來。”
其實,讓滿腹錦繡而又極度缺乏實際才乾的文貴,來知府衙門曆練一段時間,特彆是在這戰火四起兵事雜亂的關鍵時刻,不失為一個極好的機會。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東坡曾經說過一句話,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經天緯地之才,而在於有堅韌不拔之誌。
文貴現在缺的不是知識才華,而是曆練和經驗。有了實際才乾,白經庚相信,文貴會在這亂世年頭,大有作為的。
送走白經庚,王玉傑又想起了為保衛大明江山而戰死沙場的陝西督師孫傳庭,不由得感慨萬千。
於是,提筆揮毫,書寫了一首為紀念孫傳庭而作的哀歌。
雁門尚書行
雁門尚書受專征,登壇盼顧三軍驚。
身長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叱風雲生。
急傳使者上都來,夜半星侈馬流汗。
覆轍寧堪似往年,催軍還用鬆山箭。
尚書得詔初呻吟,撅起長刀忽長歎。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來得失由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