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大明!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的標誌性建築。天籟小說
唐代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從印度取經而歸的玄奘法師,為了保存經卷佛像而修建的,氣勢異常恢弘壯觀,距今已有千年曆史。
唐代詩人岑參有詩讚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轉至大雁塔傍邊的一座廂房前,白經庚見一個胖胖的麵似彌勒佛的和尚,正吐沫四濺地向圍觀的人群介紹如何測字算命。
白經庚微微一笑,饒有興趣地看著。這測字算命,他也偶爾用過,深知其中的奧秘。信則靈,不信則一笑了之。
這裡麵還有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傳說呢。
傳說在非常遙遠的地方,有個被稱為極樂國度的華胥國。這華胥國位於中國西北幾千萬裡遠的地方,人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到達那裡。
那個國家沒有領,國民一切都順其自然,他們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而無傷痛……
在這片國土上,有位名叫華胥氏的姑娘,漂亮而又聰明。有一次,她到東方去遊玩。在一風景無限美好的大沼澤邊,她現一個巨大的腳印,便用腳去踩。
剛一踩下去,她就感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流進到她體內,後來,她懷孕了,生下一子,取名為伏羲。
大沼澤邊的巨大腳印是雷神留下的,後來,人們把那個大沼澤名叫雷澤。雷神是龍身人頭的天神。因此,伏羲長得像雷神一樣人麵龍身。
後來,伏羲成為了天帝。他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八種符號包括天地萬物的諸種現象,人們就用它來記載生活中生的各種事情。
那和尚有板有眼地大聲說“小僧自幼得到高人指點,精通諸葛神算。這諸葛神算相傳是三國時代蜀國皇帝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所作,此書在民間世代相傳,至今已曆一千多年,小自個人榮辱,家庭得失,大至戰役勝負,邦國興衰,皆可測算,無不靈驗如神。”
白經庚覺得甚是無聊,冷笑數聲,暗中拉了白文彪一把,剛欲轉身離去,卻見一個高大魁梧深目隆鼻的漢子從人群中擠出來,微笑著問道“真有你說的那麼靈驗?”
那和尚永遠一副笑眯眯的樣子,見有人感興趣,連忙說“真的真的。小僧替無數施主算過,沒有不中的。千算千中萬算萬靈。施主想要問什麼?保管靈驗。”
那漢子向身邊略微矮小瘦削一副文士打扮的一個人微微一笑,略有疑慮地說“我看你是言過其實,大話誆人吧。”
聞聽此言,那和尚還是笑著說“施主若要不信,就請試一試,如何?”
那漢子一本正經地說“那我就寫字了?”
和尚拿起桌上的毛筆,遞給漢子,說“你隨便寫三個字,隨便寫。”
白經庚注視著那漢子,忽地心中一動,怎麼會是他?便不由得站定腳步,再無離去之意。
白文彪見父親神色甚是怪異專注,不禁好奇,輕聲問道“爹,咋不走了?”
白經庚沒有說話,飛朝兒子使了一個眼色,趕緊退至人群後麵,緊緊地盯著那漢子,不動聲色地看著。
白文彪見狀,也隻好站在父親身邊,注視著眼前的情景。
那漢子抬頭望望湛藍湛藍的天空,又看看塔上未融化的積雪,略一沉思,提筆寫下了三個字。
冬,雪,人。
和尚細看片刻,又仔細打量漢子一番,朗聲高道“恭喜施主,此乃上上之簽也。”
漢子眉梢一跳,冷靜地問道“請師傅詳解。”
“簽詩曰,事團圓,無周旋,平步青天,來去自如。”
漢子和文士相視一眼,目含深意,繼續聽和尚解釋。
和尚拿著卦辭,密切注視著兩人,口若懸河,說“這卦象顯示,今冬明春,施主有一樁大事要做,而且,這樁大事對施主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非做不可的。”
漢子無動於衷,麵帶不以為然的神色,繼續很認真地聽。
那文士卻喜上眉梢,不由得插話問道“師傅能否說得再詳細點兒?”
“兩位施主是一起的?”
漢子和文士點點頭,緊緊注視著和尚。
白經庚見狀,心想,這和尚久曆江湖,步步為營,言辭精妙,暗含玄機,誘之入甕,且聽他如何解釋。
和尚眉飛色舞,口吐蓮花,說“你們要乾的大事,是你們平生所追求的。現在正是時候了,放心大膽地去做吧。”
漢子問道“能否做成?結果如何?”
和尚兩隻眼睛笑成了一條縫,說“施主心懷大事,謹慎行動,沒有任何疑問波折,一定心想事成。”
漢子和那文士相視一笑,此刻,和尚語氣忽地一轉,說“不過,儘管事情最終可成,但是也有一些曲折。”
和尚隻顧看著算命漢子,笑而不說。那文士明白其意,掏出五兩銀子,遞過去。
和尚飛快地將銀子揣進口袋,說“事情隻是略有曲折,關鍵時刻,施主應該當機立斷,不宜遲疑不決,以免延誤機會,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漢子語氣堅定地說“那是自然。”
和尚嘻嘻一笑,又說“至於小事,施主則完全不必放在心上,像老婆跟野漢子跑了,不必著急,也不必尋找,七天之後,自然就回來了。”
眾人轟得大笑起來,一時間,快活至極。
漢子也爽朗地大笑起來,道聲謝,轉身離去。文士春光滿麵,緊隨其後。
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白經庚暗道,久經沙場的人,也相信這一套江湖把戲?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也未免太天真幼稚了。
圍觀的人群見和尚測字算命很準,紛紛嚷著要算命,前擠後擁,原本清淨之地,一時熱鬨喧囂起來。
白經庚見狀,頓時心生厭煩,和白文彪一道,轉身就離開了恩慈寺,向彆處走去。方轉過幾條街,就聽後麵有人喊道“請先生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