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後,從打工仔到商業巨子!
進入8月份之後,離淩風他們十幾人進入工廠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雲龍機械廠的工資發放是每個月15號左右,由於5月份都沒有工作滿一個月,6月15號的工資發放就看不出來結果,到了7月15號,就發放了6月份整整一個月的工資,之前進廠的人向他們之前的單位和家庭傳遞回了消息,一下子就陸陸續續的來了很多工人,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這和國內當時的大環境有脫不開的關係,國營大廠管理相對來說比較僵化,對市場經濟的把控不是那麼準確,效益也不是很好,就拿這次進廠的當年的幾個八級工來說吧,當年能夠在國營廠評上八級工的那可是非常厲害的牛人。這時候他們也是麵臨退休或者是已退休的狀態,有的子女已經開始工作,而子女的工作大多數狀態都不太好,好多工廠每個月上班都不到一半時間,領到手的工資就非常的少,看到孩子們這種經濟狀況,好些老人都想幫孩子們一把,而在工廠工作的中青年技工,一部分留戀於國營單位的鐵飯碗,一部分已經準備另外創業,而雲龍機械廠給出的薪資待遇又是非常的高,相當於他們正常上班的10倍左右,所以一下子就迎來了這麼多的工人,鄭雲龍剛從川省回來的時候才100人左右,現在才到9月中旬,已經超過了150人,研發人員占比超過了60,最高興的是有五個漂亮國留學回來的工程師之前間接接觸過3d打印技術,經過和他們交談,其中一個叫胡海東的理解的特彆深刻,於是他就成了3d打印籌建小組的組長,其他四個人為副組長。而設備加工的技術人員,根據技術水平和技術特點,淩風把所有技工分成了8個小組,除了配合研發人員工作之外,已經可以正常的進行生產了。
其中機械加工一組組長趙鐵柱,二組組長顧長青,三組組長何光平,這些都是當年的八級工,對車、銑、刨、磨、鏜……等各種機械加工非常的熟悉且精通,精密鑄造組組長劉長庚,維修組組長胡青鬆,機電組組長陳林海,裝配組組長羅祥雲,質檢組組長李大平,這些人都是當年廠裡的八級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活,就拿不起眼的維修組長胡青鬆來說吧,他領著人花了三天時間對廠裡買來的一套二手加工設備維修之後,機床的加工精度比新買來的機器還要好,而裝配組組長羅祥雲不服氣,就把一台新的加工設備重新拆裝了一次,機床的精度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而質檢組組長李大平隻憑眼睛一看,就看出新買的兩米鑄鐵平台達不到0級標準,你以為他隻會看那你就錯了,他隻用一把刮刀配合一些簡單的工具,花了10來天時間就讓這塊平台達到了000級。所以這些牛人至少得有一種或幾種絕活,隻是取了他們最擅長的部分,他們還分管指導和培訓,鄭雲龍的目的是在年底至少成立30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但是這些人也有一些致命的缺點,最主要的是他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見識不多,有點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感覺,也很難接受彆人提出的建議。為了提高這些人的見識,鄭雲龍通過之前購買設備的港島機床設備銷售公司,準備要去島國考察,由於雙方已經進行了千萬左右的生意往來,這次又提出了不低於1,500萬的島國進口機床銷售合同,港島隆興機床公司非常高興,通過和島國各機床公司溝通,確定了20人左右的考察團隊,主要考察廠家是島國的山琦馬紮克、大隈、森精機、牧野、三菱重工、發那科這六家機床公司,這6家公司代表了島國的機床高端和中端水平,比鄭雲龍之前主要購買的灣灣機床及國產機床要高一兩個檔次,當然價格也高得多,買來的目的一是借鑒,二是用於精密加工。
等到大家的簽證辦好之後,已經到了9月20號,9月22號是他們從港島出發的日子,這次要去島國的人有機械事業部部長淩風、軟件組組長潘長根、嶽小鵬和孫小蘭、機械組組長張春雷、付大勇、強健康、機電組組長郝國慶、遊建明、加上老鉗工趙鐵柱、顧長青、何光平、李大平、劉長庚、胡青鬆,陳林海,羅祥雲,中青年鉗工林建國,吉援朝,加上鄭雲龍剛好20人。出發之前,鄭雲龍召集大家開了一個小會“在座的各位同事,我們之中有一半人都是來自於東北,肯定也了解我們有些廠是當年島國三菱重工建立的,我們這次考察的廠家也有三菱重工,從島國戰敗後重建和我們國家建國,到現在的時間都是40多年,他們的機床工業水平已經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可是我們的機床工業水平卻落後了不止20年,我們在考察的同時,要想想這是為什麼?但是大家也不要有過重的思想負擔,島國已經爆發了經濟危機,他們的經濟在20年內很難恢複過來,這正是我們奮起直追的好時機,由於受禁售限製,我們能夠看到和買到的機床還不是他們最先進的,回來之後還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從9月22號出發,到9月30號回國,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對於要考察的六家工廠,他們每天考察一家工廠,考察的時間裡,幾位留過學的人要好很多,受震撼最深的就是之前車間的一線技工,因為他們還沒有見過這麼乾淨整潔的車間,工人的精神麵貌他們還以為是裝出來的,因為在國內的時候有領導參觀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他們剛來的時候對於特區工廠的規劃和管理還有一點意見,認為有點過於嚴格和規範。這一下和島國工廠相比較來說,他們還覺得有一點改進的地方,上午參觀工廠,下午做總結和記錄,因為參觀島國工廠的時候是不能帶任何記錄工具的,幾天的參觀考察下來,每個人都有不小的收獲,鄭雲龍也有不小的收獲,他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兩個中國留學生,在島國留學之後定居島國的學生,高雲帆和向前進,其實在80年代出國留學之後不回國的人也不少,這其中有些人並不是他們受資本主義花花世界的影響,也有我們自身曾經的政策影響,高雲帆和向前進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都是出生知識分子家庭,高雲帆是魔都人,向前進是京城人,他們的父母在十年動亂期間都住過牛棚,他們十來歲的時候都見證過父母挨批挨打,他們也上山下鄉吃過苦……,這些都是他們選擇定居島國的原因之一,島國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特彆是這一兩年,隨著島國房產經濟泡沫的逐漸破裂,房產反而成了人們的負擔,失業率也逐漸上升,如果經濟再進一步惡化,他們也會首當其衝的成為失業工人,可能也是聽說了國內經濟有了好的發展,他們動了想要回國的打算,但是卻回不去了,國內的戶口就是這樣,你移民出去還比較容易,但是要想回來卻幾乎不可能。鄭雲龍也動了想要把他們弄回國內的打算,那就隻有一個辦法,在港島這時候買房是可以移民的,鄭雲龍自己其實也想成為港島居民,在內地,如果你是港島或者外資企業,各方麵的優惠還是很多的,至少比國內的企業待遇要好,他不是不愛國,因為自己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老百姓,一旦企業做大,有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一個港商的身份會給他帶來很多方便,高雲帆和向前進二人都留學於東京工業大學,學的是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前幾年的積蓄都投入到了購買房屋當中,眼看房產經濟泡沫就要全部破裂,他們的心裡也非常著急,鄭雲龍知道這個破裂的時間已經很快了,為了讓他們不至於成為跳樓的人之一,就向他們發出了邀請,還可以帶家屬和兩個人品不錯的同行回來,他們兩人的妻子也是島國留學的同學,一個學建築學,一個學計算機工程,這都是鄭雲龍用得到的人才,給他們表達了邀請的意願和留下聯係的方式,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他們來決定了,人不可強求,人才也不能強求。
經過幾天的參觀考察,鄭雲龍最後在港島隆興機床公司花了1800多萬人民幣,買了一批用於機械製造的各種機械設備和刀具、夾具,至於隆興公司和島國廠家怎麼結算他就不管,不過最後實際付款隻付了600多萬,欠了隆興公司1,200萬債務分兩年付清,每個月隻需要還50萬,這1,200萬是加了總利息60來萬之後的,這個利息實際上是很低的,按當時港島銀行貸款最低利息計算的。9月30號中午,鄭雲龍一行20個人回到了港島,他一個人先回特區,其餘的人還得在港島玩一兩天。所購買的機床要等島國公司裝船發貨,上門安裝,調試,還有現場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