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郎沒想到百姓們竟然如此的積極又團結,他們在這裡發號任何命令,百姓們都熱情的回應。
有些時候,命令還沒發出去,百姓們已經自發的去做了。
“周大人,照這樣發展下去,感覺不到一年,白龍郡便會變得和中原各郡一樣,熱鬨又富足。”阿裡郎對未來充滿樂觀,對旁邊的周敦武說道。
周敦武回家為自己的父親祝完壽後,便繼續來到北方草原建設白龍郡。
“是啊,百姓和我們上下一心,任何事都做得又快又好!皇上之前說過,團結就是力量。隻要人心齊,任何大山都能移走。”
周敦武點點頭,想起了李洵之前說的一些話。
如今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團結的力量。
阿裡郎笑道:“一幅如此生機盎然的畫麵,不如咱們將它畫下來,呈送給皇上吧?”
他想起了前些日子皇上畫的那幅《萬民傘下的微笑》,如今看到白龍郡眾人團結的場景,阿裡郎心中也挺有感觸的。
周敦武讚同,如此好景象,自然要彙報給皇上看看。
而且他們在這裡也發展一段時間了,是時候向皇上進行彙報,讓皇上能更清楚的了解白龍郡的發展情況。
二人說乾就乾,阿裡郎去找畫師,周敦武去寫奏章。
白龍郡沒有畫師,但是這裡有會畫畫的讀書人。
他們的畫工自然比不上皇上,不過也夠看了。
兩天的時間,兩個人便將畫和奏章弄好了。
畫一共有八張,有城內畫麵、城外畫麵、田間的畫麵等等,白龍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出現在畫中。
奏報有四十八頁,是周敦武和下麵官員寫了兩天一夜寫出來的。
“八百裡加急送往都城!”
……
含元殿,李洵帶著三省六部的官員,查看白龍郡送來的奏報以及圖畫。
眾人看的驚歎連連。
“不敢想呀,這麼短的時間,竟然發展的如此快!”蕭若無摸著胡子,驚喜的說道。
向天歌道:“你們看看,這場麵真熱鬨呀,百姓有這樣的士氣,什麼樣的地方征服不了!”
李洵高坐龍椅上,一邊聽著臣子們的驚歎,一邊看著手中的奏報。
奏報中說白龍郡現在有十五萬士兵,剩下的五萬士兵在沿途護送百姓
到達白龍郡的百姓已經有二十萬,後續還會有百姓陸續到達,到時候白龍郡將有三四十萬的百姓。
如今白龍郡周圍的田地正在被一步步的開墾,準備種植小麥、土豆之類的農作物。
……
李洵看著奏報上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心中也很欣慰。
“周敦武和阿裡郎二人做的很好,尚書省為二人及其他白龍郡官員予以嘉獎。”
李洵放下了奏報,麵帶笑意的說道。
下麵站著的周傅宗雖然麵色平靜,但內心很高興,自己大兒子的這個刺史做的很好啊。
李洵繼續說道:“除了嘉獎官員,我們還要獎勵百姓,尤其是那些在開墾建設中有突出表現的百姓,更要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