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洵和禮部尚書徐庶來到了雲州的這座學校,走在學堂的外麵,李洵剛好聽到了剛才老師與學生們的對話。
“這是你想出來的?”李洵扭頭看向了徐庶。
徐庶道:“是的陛下,我們教這些小孩子不僅僅要教他們讀書認字,還要教他們忠君愛國。”
“臣要讓未來的學子們都去崇拜陛下,一心一意的為帝國、為陛下而奮鬥。”
李洵點了點頭,徐庶的這個想法很不錯。
教育學生,本來就是要教他們有用的知識與正確的思想。
李洵花費大量的錢財在天下各地建造學校教育學生,目的就是想讓大明有越來越多的人才,而且這些人才必須要忠於大明帝國!
如果學成之後,學生直接跑到敵國去了,那麼大明帝國就沒有培養人才的必要了。
對於那種忘恩負義、背棄祖宗的渣子,大明帝國人人得而誅之!
所以這次徐庶以禮部的名義,命令每個學校都必須教育孩子忠君愛國的思想,這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規定。
“每一個學校的學生拜的聖人都是朕?”李洵又看向了學堂裡麵掛著的聖人畫像。
徐庶道:“陛下,這也不是臣一個人決定的,天下讀書人都認為您是他們的聖人。”
“這一次天下各地建立學校,很多讀書人都給我們禮部建議,希望用陛下的畫像代替以往的聖人。”
李洵淡淡的點了點頭,帶著徐庶繼續查看學校的其他地方。
經過後麵一個學堂的時候,李洵聽到裡麵的老師正在講述大明皇帝的故事。
講述李洵如何從一個被人輕視的北涼王,成長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皇帝,由於故事太精彩,學生們都聽得入迷了。
“這可不是老師虛構的故事,是咱們皇上的親身經曆。”
老師看著在場的學生們說道。
“皇上正是經過這一番努力,才創造了如今的大明帝國。我們要珍惜如今的生活,認真學習,將來報效皇上的恩德!”
小孩子們握著拳頭,用力的點了點頭。
……
這次李洵來到雲州郡,也就是看一看學校的教育情況。
在雲州學校視察了一番,李洵也沒有過多停留,直接回北涼。
“大明帝國的孩子們從五六歲便開始入學,學個五年左右的基礎知識,十歲開始便學習各行業的專業知識。”
回北涼的路上,徐庶來到了皇帝的馬車內,恭恭敬敬的講述著自己的計劃。
“從十歲一直學到十五六歲,便可以去學校外一邊乾活一邊繼續學習,直到二十歲,便可正式出師。”
“這樣一來,我大明各行各業將會有一大批專業人才出現。”
李洵一邊聽一邊思索著,徐庶的這個計劃是以最快的時間完成人才培養。
“將來我大明帝國湧現各類人才,這些人才不用經過科舉考試,也有機會成為大明的官員。”
李洵看著眼前的徐庶說道。
“有的人工程做的非常好,可以讓他來工部。有的人從小兵一路成為將軍,並且很有謀略,可以讓他來兵部。”
“隻要是能夠推動我大明帝國發展的人才,都要予以厚待。”
李洵停頓一下,繼續道:“徐庶,你要記住一句話:不注重人才,人才便會流向敵國。
如果我們注重人才,人才便會源源不斷,而且敵國的人才也會流向我大明,為我大明效力。
所以大明帝國必須要對人才重視起來,給他們廣闊的發展空間和上升通道。”
李洵一番話說完,徐庶讚同的點了點頭,道:“陛下放心,臣一定會讓天下眾人都重視人才、優待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