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這篇文章來看,確實是一篇好文章,講述了大明帝國商業的各種發展以及未來的預測等等。
徐庶道:“皇上說了,我們批卷的時候不要太死板,要融會貫通。雖然這篇文章寫的是商業,但它結合了我們帝國的未來發展,這也是治國之道,
我大明帝國現在不僅重農業,也重商業,將來我們與西方各國的商業交流會越來越多,所以商業發展也是我們治國的一環。”
眾官員聽完徐庶所言,讚同的點了點頭。
這篇文章如此好,眾人都給了個滿分。
三天之後,徐庶他們終於批改完所有考生的考卷,名次也已經排好了。
接下來便是要撕開封條,把每個考生的信息登記到放榜名單上。
“先看看那篇商業文章,我倒要看看是誰寫的。”徐庶好奇的走了過來。
其他官員也好奇的圍了過來,看看到底是哪個考生寫的這麼棒。
“陳玄風是誰?”撕開封條後,一名官員疑惑的問道。
徐庶愣了一下,這不是陳玉華的大侄子嗎?
“陳尚書的侄子。”徐庶淡淡的說道。
眾官員感到了驚訝,同時也感到了後怕,幸好他們沒有淘汰掉陳玄風,否則就得罪了吏部尚書陳玉華。
“你們怕什麼?科舉是公平公正的?如果陳尚書的侄子考得不好,該淘汰還是要淘汰,可不要因為怕得罪人而犯了大錯。”
徐庶看出來幾名官員的想法,便提醒道。
幾名官員瞬間回過神,差點忘記了,皇上前兩天還殺了一批科舉徇私舞弊的人。
朝廷下了令,以後誰要是再敢犯這樣的罪,不僅本人要死,家族也會跟著受牽連。
“怪不得皇上誇讚陳玄風,果然是個好苗子。”徐庶又看了看陳玄風的文章,自言自語道。
陳玄風在這次科舉考試中,榮獲第一名,接下來可以參加殿試。
……
太學門口,數千名讀書人圍在開學的大門前,等待放榜。
一炷香之後,徐庶親自帶著人來到了太學大門口,讓人公布榜單。
讀書人伸著腦袋,看著榜單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
榜單上除了中舉人的名字之外,還有中舉人的籍貫信息,避免重名的人分不清。
“噫!我中了!哈哈哈!”
“我去!怎麼又沒有我?”
“我也中了,我也中了!”
人群頓時沸騰了起來,中舉的人興奮不已,沒中舉的人愁眉苦臉。
競爭本來就很殘酷,數千名讀書人隻挑選出一百二十名,淘汰率很高。
人群之中,陳玄風抬頭看著榜首的名字,怔怔出神,他用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為看花。
自己怎麼跑到第一名去了?剛才他還在後麵找自己的名字,找了一圈沒找到,以為自己被淘汰了,誰曾想自己居然在榜首。
“少爺,你中了,第一名耶!”陳玄風身旁的一名小廝開心的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