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歡快的周敏兒,李洵有些好奇,這丫頭居然一點都不暈船,精神勁兒很足。
李洵走進駕駛艙,讓鄭天和返航送太後等人回青州郡。
“鄭司馬,你們平時進入大海深處,通過什麼來辨彆方向的?”李洵看了看駕駛艙,裡麵陳設簡單,沒啥特殊的東西。
鄭天和道:“陛下,我們主要是看天上的星星,順著北鬥星找方向,海上有些鳥類知道方向,可以根據那些鳥辨彆方位,還有冬季和夏季時,海洋上會有些特殊的風向……”
他們在海上辨彆方向,主要是通過自然環境來判斷。
李洵點點頭,經驗豐富的老漁人確實可以通過很多東西來辨彆方向。
但這樣的辨彆方式太依賴環境了,萬一沒有星星,或者周圍的環境突然變化了,就找不到方向了。
所以之前有不少人進入到大海深處就再也沒有回來,大部分人都選擇在能看得到海岸的地方打漁。
“朕再賜你一件辨彆方向的好東西。”李洵拿出了指南針。
“陛下,這是什麼?”鄭天和趕緊接下皇上的賞賜,疑惑的看著手中的東西,自己從來沒見過。
“這是指南針。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轉動,裡麵的箭頭始終都指向南方。”李洵解釋道。
鄭天和眼睛一亮,始終指向南方?這可是寶物呀!
在大海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辨彆清楚方位,否則就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最終死掉。
如果有這樣一個指方向的寶物,就再也不怕進入大海深處迷路了。
鄭天和拿著指南針,來回轉動,確如皇上所說,無論怎麼動,指針始終都指向南方。
“多謝陛下!”鄭天和直接跪地拜謝,皇上將這樣好的寶物贈送給自己,他很感動。
李洵道:“海上軍隊離不開指南針,以後朕會再多製造一些指南針給你們。”
這個指南針是係統之前獎勵的,接下來李洵再讓人去製作一些指南針,這種東西製作起來也不是很難,隻要有磁鐵就行。
鄭天和指揮著船來到岸上,武清風親自帶人迎接太後等人回城,李洵和周敏兒則是留在了船上。
周文韜率領禁軍上船,親自護衛皇上和皇後。
鄭天和將船隻開到距離海岸二十裡處停了下來,研究了一會兒指南針,有手下來報,說皇上要召見他。
李洵將鄭天和叫過來,主要是問一些海軍的事情。
“你們青州郡是海軍試點,一定要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海軍,以後大明沿海各地的海軍都按照你們青州海軍模式建立。”李洵對鄭天和說道。
“是,陛下!”鄭天和信心十足,他一定會做好這件事的。
自己的夢想就是造船,去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抗擊海上強盜和其他敵人,保護大明。
“船隻的好壞關乎著海軍的強弱,如今你們在造船方麵有遇到什麼難題嗎?”李洵又問道。
鄭天和思索一番,道:“陛下,要說現在造船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造船木料不夠好,我們現在造船用的是青州郡的楊木,質量中等,
最好的造船木料當屬落葉鬆木,其次是直杉木,直杉木多生長於武陵三郡,落葉鬆木則是在白州土司那裡。兩種木料距離青州郡較遠,運輸起來比較麻煩。”
“麻煩也要運輸。”李洵說道,“哪種木頭好就用哪種木頭。既然落葉鬆木是最好的造船木料,那就用落葉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