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旋風哄女兒入睡後,輕輕離開房間,小女孩睡眠很淺,稍有一些響動就會醒來。
“女兒睡著了嗎?”伊萬卡也剛忙完,回到房間準備洗睡。
古旋風脫掉外套,說道:“可能有點認床,哄好久才睡。”
“什麼認床,就是嬌氣,我還不了解她嗎,”伊萬卡拿起睡衣走進浴室。
古旋風望著迷人的身段,壞笑道:“那我現在也要了解了解你。”
“喂,你正經點...好不...好,哎呀...彆...”很快浴室內傳來令人陶醉的聲音。
…………
倫敦也是一座曆經滄桑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1世紀,羅馬人征服英格蘭後,在泰晤士河畔建立軍事據點“倫迪尼烏姆”,成為貿易與交通樞紐。
羅馬人修建泰晤士河第一座橋梁和港口,城牆遺跡至今可見如倫敦塔附近)。
到了5世紀,羅馬帝國崩潰後,倫敦逐漸荒廢,僅存城牆遺跡。
隨後就是中世紀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公元600年,撒克遜人重建倫敦,將其作為宗教中心如聖保羅大教堂前身)。
9世紀,因優越地理位置和航運條件,倫敦成為北歐貿易樞紐。
1066年威廉一世將行政中心遷至威斯敏斯特,形成“雙城模式”,倫敦城為商業與金融核心。威斯敏斯特為政治與宗教中心議會、王室宮殿)。
標誌性建築:倫敦塔1078年)、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前身)和哥特式教堂陸續建成。
然後也如同許多國古都一樣,經曆天災和戰火,1348年的黑死病,導致倫敦近半數人口死亡。1666年,倫敦大火連燒4天,摧毀1.3萬棟房屋和聖保羅大教堂。
後續重建之中,采用磚石結構,規劃更科學,火災紀念塔至今矗立。
二戰時期的“倫敦大轟炸”,摧毀13城區,但聖保羅大教堂幸免於難。
如今倫敦常住人口880萬,成為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倫敦是英國乃至整個英倫三島一部發展史。
今天是英國女王的官方生日慶典,按照傳統,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被定為官方慶典日,以確保倫敦的天氣足夠晴朗,讓盛大的閱兵儀式得以順利進行。
此刻,整座倫敦早已為這一盛事沸騰起來,從威斯敏斯特到特拉法加廣場,街道兩側擠滿了翹首以盼的民眾,他們揮舞著國旗,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
古旋風一家提前一個小時就抵達倫敦皇家騎兵衛隊閱兵場,正坐在嘉賓看台上,等待女王的駕臨。
現場一排排皇家衛兵正在進行操演前的準備。
古旋風手裡拿著一本小冊子,每個嘉賓都人手一冊,主要是慶典的各項活動介紹,其實就是無聊打發時間,伊萬卡跟旁邊的梅琳達·蓋茨閒聊,這個鏡頭也讓攝影師會心一笑。
古依依坐在父母中間一臉興奮,人多熱鬨,而她最喜歡熱鬨,也是這家子最投入的一個,不停的揮舞著小旗幟。
坐在父親右手邊的小古笛,卻雙手不停的操作手機,感覺他才是今天最忙碌的一個。
幸虧菲比沒有隨蓋茨夫婦來到倫敦,不然今天又得來一波八卦新聞。
古旋風與蓋茨都是kbe勳章獲得者,同在一個看台也正常,而旁邊看台就是英王室成員和一些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