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紐約曼哈頓的天際線被夕陽染成琥珀色,川普大廈的頂層宮殿公寓,落地窗外車水馬龍的喧囂被厚重的玻璃隔絕,隻剩下一種近乎奢侈的寧靜。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輕輕推開兒子巴倫的房門。
巴倫正伏在書桌前,專注地翻閱一本關於天體物理的書籍。他的金發在台燈下泛著柔和的光澤,神情與他父親年輕時如出一轍叉那種近乎固執的專注力。
聽到腳步聲,他抬起頭,藍眼睛裡閃過一絲笑意:“媽媽,你還沒休息嗎?”
梅拉尼婭微微一笑,“還不到休息時間。”
她的聲音帶著東歐口音特有的韻律。
巴倫合上書,聳聳肩:“我也是,今天興奮過頭了。”
儘管白宮的生活被鎂光燈和行程表填滿,梅拉尼婭始終將巴倫的成長置於聚光燈之外。
她深知,作為美國曆史上僅有的兩位“白宮學齡兒童”之一另一位是肯尼迪總統的兒子小約翰),巴倫的童年注定與常人不同。
“你今天和小華恩出去,好玩嗎?”梅拉尼婭問道,眼神多了一絲複雜之色。
巴倫進入中學後,她格外關注他的社交適應,不過對小古笛卻多一層顧慮,畢竟同為同齡人,卻是兩種生活軌跡,那個小妖孽,現在是全球最年輕億萬富豪、商業巨子、企業家,實在讓人跌破眼鏡。
巴倫點點頭:“我們玩的很開心,隻是他工作忙,返回意大利了。”
梅拉尼婭沉默片刻,她很害怕兒子麵對小古笛的時候會有心理失衡,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但現在似乎是自己想多了,兩個孩子還是像以前一樣,沒有身份的變化而改變。
“如果你真的想去意大利,可以給你安排行程,”梅拉尼婭說。
巴倫卻搖搖頭:“沒關係,華恩說下次會邀請我過去。”
他頓了頓,突然問道,“媽媽,你覺得我以後一定要從政嗎?”
這個問題讓梅拉尼婭怔了怔,巴倫早已習慣了父親的名字出現在新聞頭條。
但梅拉尼婭從未將這種期待強加給兒子,“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她直視他的眼睛,“無論是科學家、藝術家,或者……像華恩那樣從事體育事業。”
巴倫笑了起來,他的外祖父曾是斯洛文尼亞著名的滑雪教練,而梅拉尼婭的童年記憶裡充滿了阿爾卑斯山的雪鬆氣息。
“我和華恩談論未來很多理想,但現在還不確定。”
“隻要你認真對待自己的選擇,”梅拉尼婭的回答簡潔而堅定。
她深知,特權若不與責任並存,便會淪為虛妄,因此,儘管巴倫享有最好的教育資源,她仍堅持讓他參與慈善活動,無論兒子選擇怎麼樣的人生目標,她都會支持,這是現在她心態的變化。
擁有的更多,需要承擔的也更多。
去年聖誕節,母子二人曾悄悄前往華盛頓特區的一家兒童醫院分發禮物,沒有媒體通稿,隻有護士們手機裡的幾張模糊合影。
窗外,紐約的燈火漸次亮起,這座公寓對母子二人而言,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家,更是一種情感的錨點。
白宮再宏偉,終究是“國家的房子”,而這裡,書架上的家庭相冊、巴倫小時候畫的蠟筆畫,甚至廚房裡梅拉尼婭親手挑選的骨瓷餐具,都承載著一家人回憶的重量。
“爸爸今晚會打電話嗎?”巴倫突然問。
梅拉尼婭看了一眼腕表,總統的日程表通常精確到分鐘,但家庭通話的時間總是被儘力保留。
“會的,但他說過要每天過問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