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沒吃零食哦,”古依依察覺到伊萬卡的眼神,很是鬱悶的說道。
“我好想去看望爺爺奶奶了呢。”
伊萬卡微笑道“你想回農場,因為沒人管你吧。”
古依依被看穿小心思,立馬甜甜一笑,“媽媽好厲害,嘻嘻。”
“知道就好,乖乖聽話,隻要完成我製定的健康飲食計劃,會安排你回農場玩一段時間。”
“好,我會聽話的,媽媽。”
古旋風一旁看著,忍不住鬱悶道“你的計劃殃及無辜了。”
“你也在計劃之內,天天大魚大肉,同樣不健康,”伊萬卡已經下決心整頓父女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古旋風沒辦法,隻好打哈哈的拿報紙看起來,飲食健康在美國鄉下幾乎是搞笑的命題,他同樣也沒有這種觀念,能吃好不好?
當然了,隨著美國肥胖率越來越高,他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才支持伊萬卡對女兒的飲食管理,小丫頭的肥胖問題還真要重視起來才行。
私人助理劉莉莉如期而至,她一般會在老板休息日的下午時間就會上門彙報工作和計劃行程。
隨著劉莉莉介紹電影《沙丘》拍攝未半就花掉1.3億美元的消息,還是讓伊萬卡震驚到了。
“照這樣下去,這部電影成本總預算不是要三億美元?”
劉莉莉無奈點點頭,她也想讓伊萬卡來勸說一下老板對成本的控製,目前有些拍攝計劃預算的確過高了,嚴格算起來,這已經屬於成本失控了。
古旋風卻不以為然,解釋說“這部電影必須有顛覆性的創意才能打破觀眾慣有的認知,如果真像小說原著那樣的描寫呈現,那將是毫無意義的改編電影。”
不過伊萬卡也沒有過多糾結這個問題,畢竟自己答應過不插手電影的事務,再說這部電影本身就很難製作,成本高一些也正常。
而且以古旋風今時今日的票房號召力,保底票房十億美元左右,即便三億美元成本,也能保證不賠。
眾所周知,古旋風以追求極致視覺美學著稱,《沙丘》40的成本都投入於特效製作,包括cgi、動作捕捉和數字環境渲染等等。
古旋風也不是一味花錢,他也在想方設法控製成本,目前也在采用最先進的“預可視化技術”,即在正式拍攝前通過3d動畫模擬場景,從而減少實拍階段的浪費。
《沙丘》製作團隊在部分特效鏡頭采用“混合拍攝”策略,即結合實景搭建與後期cg,以降低成本。
但因為古旋風在這部電影中,必須使用大量特效鏡頭,所以這種降低成本技術顯得微不足道而已。
所謂沉浸式體驗,已經在這部電影中得到進一步詮釋,古旋風甚至在每個特效鏡頭完成後,都在小型放映廳裡親自觀影感受一番,如果感覺不到到位,就會放棄重新製作拍攝。
副導演傑米就對自己妻子說過,全世界隻有自己老板能有這種無限試錯的導演待遇,要是換作其他導演,早就被投資方炒魷魚。
高成本製作、媒體聚焦、影迷狂熱,這些因素共同構成《沙丘》獨特生態。
然而,高期待也意味著高風險,曆史上不乏因未能滿足觀眾預期而遭遇滑鐵盧的案例,如《銀翼殺手2049》儘管口碑上佳,卻因票房不佳導致續集計劃擱淺。
不過外界對古旋風一向是沒有懷疑,就如一位網友說“如果風神的電影都不值得期待,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這種近乎宗教信仰的觀眾粘度,也是古旋風毫不猶豫砸錢的最重要信心,隻要竭儘一切所能拍好電影,就不會辜負影迷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