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怎麼哭了呢,”古依依蹦蹦跳跳來找伊萬卡,想討要小餅乾,結果看到媽媽拿著紙巾抹淚,很是擔心的問。
伊萬卡忙辯解道“哪有,眼睛進沙子了。”
這麼蹩腳的理由,想糊弄智商高達191的女兒是多麼幼稚的事情。
古依依也沒深究其原因,畢竟媽媽哭著看電影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媽媽,我餓了呢。”
要是放在以前,伊萬卡肯定是要說教一番,可是經過剛才影片的內心洗禮,聽到女兒餓了,內心忍不住一陣抽搐,自己天天想著給女兒節衣縮食,真是一個狠心的母親。
“走吧,媽媽給你做好吃的。”
見到媽媽如此反常的舉動,直把古依依愣在原地,還想著怎麼說服的話,硬生生給憋回去了。
“媽媽,你還好嗎。”
“你這孩子,我會有什麼問題,”伊萬卡白小胖丫一眼,心想,怎麼劇情跟預想的不一樣,女兒不應該是開心乖巧的拉著母親的手一起走嗎。
沒辦法,唯一的解釋,就是她的女兒不是尋常孩子,所以她也不會成為影片裡的母親,總之一句話,她的女兒就是不能給好麵子的主。
“還要不要吃東西了?”
“嘻嘻,好呢,媽媽,你不哭了嗎。”
“古依依,你是非得惹我生氣啊。”
“媽媽,不能生氣呢,老得快哦。”
“我會被你氣死的一天。”
這才是母女倆的日常,沒有過多的多愁善感,隻有歡樂的拌嘴。
遠在俄羅斯觀看比賽的小古笛,一身休閒裝,旁邊是球迷熟悉的麵孔,“球王”馬拉多納,一大一小不時的接耳交談。
“馬拉多納有沒有可能到威尼斯當個技術顧問?”現場解說員趁著場上暫停時間介紹場邊的花絮。
本場比賽是本屆世界杯18決賽的一場比賽,由阿根廷隊對陣法國隊,比賽僅開始幾分鐘,阿根廷獲得一次禁區外任意球。
本屆世界杯,阿根廷隊又是奪冠熱門,但在小組賽階段就步履蹣跚,首戰被冰島11逼平,梅西罰失點球,次戰03慘敗於克羅地亞,出線形勢岌岌可危。
直到最後一輪對陣尼日利亞,馬科斯·羅霍第86分鐘的絕殺才將藍白軍團從懸崖邊緣拉回。
這種大起大落的表現,恰如阿根廷這個國家百年來的命運軌跡,總是在巔峰與穀底之間劇烈搖擺。
這個將足球融入民族血脈的國度,在19世紀末,隨著英國商船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足球這項運動被引入阿根廷。
與歐洲不同,阿根廷的足球從一開始就帶有鮮明的混血特質,英式紀律與拉美激情的奇妙融合。
20世紀20年代,阿根廷足球迎來了第一次黃金時代。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銀牌、1930年首屆世界杯亞軍,標誌著這個南美國家登上世界足球舞台。
這一時期誕生的“我們的風格”足球哲學,強調即興發揮、個人技巧與短傳配合,成為阿根廷足球的dna。
傳奇教練維多利奧·斯波托諾曾說:“阿根廷人踢球如同跳舞,每一個動作都是對規則的重新詮釋。”
1978年,在軍政府統治下的阿根廷主辦了世界杯,儘管政治陰雲密布,但肯佩斯率領的藍白軍團以6戰5勝1平的不敗戰績首奪大力神杯。
這場勝利不僅治愈了一個分裂國家的創傷,更確立了阿根廷作為足球超級大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