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十二年,朱棣下了一道詔書,表示他同意讓古裡這個地方獨立成為一個國家。與此同時,遠在海外的朱允文也宣布稱帝,並親自賜予這個新國家一個國號——“印度”。就這樣,朱允文成為了印度的首任皇帝,被尊稱為印度皇帝一世。
這個消息傳來後,整個中原地區都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對朱棣的決定感到震驚和不解,畢竟古裡一直以來都是大明的藩屬國。而對於朱允文在古裡稱帝的舉動,更是引發了無數的猜測和議論。有人認為這是朱允文在海外積蓄力量後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有人覺得這隻是一場鬨劇,不會持續太久。
然而,無論人們如何看待這件事,事實就是朱允文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他以印度皇帝一世的身份開始治理這個新興的國家,麵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朱允文將如何應對這些問題,以及他的印度帝國將會走向何方,都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同時,明印盟約簽訂,盟約規定:一,印度孟買港及其方圓十裡地範圍為大明租界,雙方國民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印度軍政以及司法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二,海關繼續由大明管理,海關稅收存於大明銀行。由大明銀行代管。三,大明協助印度建立司法以及警務體係,印度必須保證司法獨立。另章規定。四、大明子民在印度設立工廠、店鋪等不受限製。五,大明有權監督印度的貨幣發行。五、大明的涉外法權,大明的子民在印度涉嫌輕度犯罪的時候,交予大明進行處理,大明會按照大明的法律進行處理並通報。
這份盟約主要是在經濟方麵著墨甚多,其內容與原來的古裡條約並沒有多大區彆,隻是在司法主權方麵被大明牢牢地掌控住了。儘管徐輝祖等印度人對於警務體係以及司法方麵失去自主權並沒有非常深刻的認識,但他們心裡也清楚這無疑是對印度未來發展的一個巨大隱患。然而,考慮到雙方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再加上朱允炆一心一意想要稱帝,他們也隻能無奈地選擇妥協。畢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弱小的一方往往不得不向強大的一方低頭。而朱允炆則通過這份盟約,成功地將印度從法理上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南亞地區的統治地位。
在朱允文的登基儀式上,一片莊嚴肅穆,但方孝孺卻堅決地選擇了缺席。這個決定並非出於對新皇帝的不尊重或不忠,而是因為他心中那個理想中的建文王朝與現實漸行漸遠。
方孝孺一直懷揣著自己對於國家治理的理念和期望,而如今的局勢讓他感到深深的失望。他認為真正的建文王朝應該建立在道德、仁愛和正義的基石之上,而非權力鬥爭和妥協的結果。因此,他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不符合他理想的局麵,更不願參與其中。
不僅如此,朱允文試圖賜予方孝孺帝師的尊號,以顯示對方孝孺的敬重和倚重。然而,方孝孺卻毫不猶豫地予以抵製。在他看來,這個稱號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師生關係,也不能改變他內心深處對於建文王朝的不滿。他寧願堅守自己的信念,也不願意被虛名所束縛。
方孝孺的拒絕不僅僅是個人的態度,更是一種對於時代變遷的抗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引起人們對於政治腐敗和權力濫用的關注,喚起社會的良知和正義感。儘管他的努力最終未能改變曆史的走向,但他的精神卻成為後世無數人敬仰的榜樣。
印度的正式建立在大明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但這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在此期間,朱棣進行了幾輪政治清洗,那些心懷建文的人早已被流放到古裡,即如今的印度。
朱棣仍然保持著開明的態度,他命令內閣發布指令:任何人如果想要前往印度投靠朱允文,都將不受阻礙。
雙方按照朱棣的意思互相設立了外務代表。也就是後世的大使。
大明紫禁城,朱棣正專注地研究著一道全新的菜肴——番茄炒蛋。這道菜的誕生,得益於近年來大明朝對世界的探索範圍不斷擴大,以及交通條件的日益便利。隨著越來越多新的植物品種被逐步發現,其中一些奇特而美味的食材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如今,這些新奇的食材不僅被引入宮廷禦膳房,更成為了帝王家餐桌上的常客。就像這道番茄炒蛋,其中的番茄就是來自於遙遠的新大陸,它那鮮豔欲滴的色澤和獨特的口感讓朱棣愛不釋手。
此刻,朱棣親自下廚,將新鮮采摘的番茄切成小塊,與打散的雞蛋一同放入鍋中翻炒。一旁的朱高熾則靜靜地看著自己的父皇熟練地操作著鍋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朱高熾心中暗自感歎:“父皇真是越發不過問國事了,如今整個帝國的實際執政者已經變成了我。”自從擔任炎黃社總理事以來,朱高熾兢兢業業,努力治理國家,使得大明朝的國力蒸蒸日上。然而,由於政務繁忙,他的體重卻不知不覺地開始增加了起來。
正當朱高熾思緒萬千之際,朱棣突然開口問道:“高熾啊,朕這道菜做得如何?”朱高熾回過神來,連忙回答道:“父皇的廚藝愈發精湛了,兒臣嘗過之後,定會讚不絕口。”朱棣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專注於烹飪之中。
朱朱棣笑罵著調侃道:“高熾啊!你看看你現在胖成什麼樣子了,你要是再這樣下去,朕都怕你壓垮龍椅。都說這位置越高,責任越重,可你倒好,體重也跟著水漲船高。朕真不敢想象,將來等朕百年之後,將這皇位傳給了你,你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朱高熾被朱棣這麼一打趣,頓時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自己那圓滾滾的腦袋,隨後才反應過來,趕忙說道:“父皇說笑了,兒臣隻是最近貪嘴吃多了些,才會發福得厲害。況且,父皇您春秋鼎盛、龍體康健著呢,可千萬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呀!”
朱棣笑了笑然後說“:很多人是不是很疑惑,朕為什麼會同意朱允文這樣做,要知道印度隔我們不止千裡,往來十分不便,陸上要曆經崇山峻嶺。實在是難以把控,既然他朱允文那麼想恢複帝號,就讓他在那裡自成一國吧。我們反而能夠獲取最大的利益。隻要斬斷他和宗族的聯係,他也翻不起什麼浪來!”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