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水寒十五月!
摘星台山巔所在,烈雲真人化出一尊烈火熊熊的法相,火焰繚繞周身,形成冠冕、道袍、束帶、浮塵、步履。
他本人表現得無悲無喜,端坐於法相眉心。
閻四夕的存在,讓烈雲真人如鯁在喉。
他慢悠悠攀登白玉階梯,始終落在眾人後方,導致烈雲真人先前的許諾形同虛設。
自始至終,各大天驕爭鋒相對,沒有任何一人選擇自降身份,為了至高武法、地等道術回頭針對閻四夕。
何為天驕?天之驕子也!
自出世以來難逢敵手,自有普天之下我無敵的少年心氣。
但凡天驕者,皆是著眼於天下,不會因為區區的武法、道術而折腰,否則落得道心不穩的下場,反而是得不償失。
烈雲真人看著閻四夕的名字,在崖壁上變動緩慢,許久才攀登上一級階梯,似乎在登天之階中舉步維艱。
他不由得笑了起來,“如此天賦,也敢與眾天驕同台競技,是老夫高看此人了。”
他的眼神中充滿蔑視,名師未必出高徒,縱使是名滿天下的武魁首,也無法逃脫此定律。
周遭真人的金身法相默然無語,武魁首、不見君二人的實力天下共知。
他們之間無仇無怨,就算閻四夕當真資質尋常,也輪不到他們出聲置喙。
更何況……這兩人十年前名滿天下時,都是踏著老一輩真人的屍骨而聞名。
天下皆知武魁首武道稱雄,不見君劍道難逢敵手。
即便是九難境的真人,又有誰不忌憚三分?
崖壁上的文字一陣閃動,魁首之位明滅不定,時而是仁昊當仁不讓,時而是趙胤後來居上。
二人你追我趕,跨越第九百六十道白玉階梯後,兩雄爭鋒的強度已然達到巔峰。
趙胤全身八萬四千孔齊齊滲出鮮血,身上流轉著唯我獨尊功獨有的血色篆文,將一襲袞龍袍浸染成血色。
雖說外表淒慘,但他的目光堅定而清明,還透著絲絲縷縷的不屑。
帝王武影氣勢暴漲,透過冥冥中的感應,與仁昊的元始天尊圖氣勢交鋒,廝殺正酣。
“仁昊此人,聽說其玉清神體是後天催生而來,並非天生天養的三千神體。”趙胤身為趙國皇子,對玉清道心懷忌憚,早就探查過仁昊的底細。
“無論傳言是否屬實,此人空有神體,卻無與實力相匹配的心境,恐怕月魄境、日魂境都是以外力達成。”
武徒有體意炁勢心的說法,其中心所指的就是向武之心,煉氣士也有相對應的道心說法。
空有力量,卻無匹配的心境,猶如黃口小兒戲耍大刀。
真碰上了實打實修煉而來的天驕,即便不是以卵擊石,亦是散兵遊勇,戰則一潰千裡。
趙胤的力量都是自身苦修而來,仁昊卻無法完美掌控。
二者以篆圖、星圖對拚,時間一長,元始天尊圖逐漸落入下風。
仁昊神色變幻不定,時而露出兩敗俱傷的狠辣決絕,時而又露出畏怯懦弱的忌憚恐慌。
“你敗了!”趙胤放聲大笑,內炁猛地一震。
唯我獨尊圖袍袖一揮,散發出天之一怒伏屍百萬的威勢,朝著迷霧中奮力一擊。
“該死,武徒全都是不要命的瘋子!”白霧中傳來陣陣暴動,仁昊頓時神色大變。
趙胤這一擊集合體意炁勢心,將精氣神凝聚一體,擺明了拚著兩敗俱傷,與他既分高下,亦決生死。
雙方實力雖有差距,但若是真以篆圖、星圖全力對拚,趙胤即便能獲勝,也要落得篆圖崩解的下場。
事關日後道途根基,生死危關之際,仁昊的本能戰勝了他的理智,腳下微微一頓。
登天之階一步一景,唯我獨尊圖與元始天尊圖交錯而過,趙胤先一步踏上了九百六十三階。
仁昊麵色陰沉,在意氣之爭與道途根基麵前,他本能地選擇了退避。
這本是明智之舉,但他心中忐忑,不知摘星台上那位玉清道真人如何看待自己。
還不等他心中生出懊悔,身後又是一道霸絕天地的氣息撲殺而來。
太昊殉身處迷霧之中,已是氣喘籲籲,不比仁昊二人好上多少,但仍是昂首挺胸地前進。
感應到前方仁昊主動退避的行為,太昊殉不屑地吐了一口唾沫。
“廢物,道家講究清靜無為,無有爭雄之心,難怪至尊稱雄者少有道家煉氣士。”
龍子嘲風圖感應著主人心念,發出一聲驚天獸吼,嘲風身上的淩厲金氣,化作刀槍劍雨、強弓勁弩,朝著迷霧之中攢射而去。
仁昊還沉浸在敗給趙胤的頹喪中,麵對迷霧中攢射而來的攻擊,下意識操控元始天尊圖側身讓開。
元始天尊圖還未完全避開,仁昊心中又生猶豫。
“若是一敗再敗,道心生出魔障,日後難免心魔叢生。可太昊殉擺明了以道途與我拚殺,就算勝了也得不償失。”
猶豫之心一生,元始天尊圖的氣勢便弱上三分。
仁昊在片刻之間權衡再三,懦弱的本性再次占據上風,徹底讓開了前進的道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趙國積壓已久,太昊皇朝更是橫掃六合,兩強對壘,正是我螳螂捕蟬的大好機會。”仁昊目光閃爍,在心中安慰著自己。
孰不知,眼看著三大天驕爭鋒的真人們,望向山崖上仁昊名字時,流露出絲絲縷縷的不屑與同情。
那尊元始天尊法相,更是法相之光明滅不定,顯然這位玉清道真人氣得不輕。
下一刻,震天動地的獸吼聲消失,太昊殉似乎對仁昊退避三舍早有預料,大踏步上前與趙胤並肩而立。
二人都是修成千生萬死的武徒,一個是趙國的皇子,一個是太昊皇朝的皇子。
不僅身份不相上下,在武道五字真言上的造詣,更是不分伯仲。
感受到對方的磅礴威勢,迷霧中的二人竟同時露出笑容,唯我獨尊圖、龍子嘲風圖,並沒有發生仁昊想象中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