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說是先生教她讀了些書嗎?”
“哪會有這麼簡單。”
童知喚說道“依我看,芸姑娘八成是喜歡先生。”
桃兒姑娘搖了搖頭,說道“不像,說是也不是,但說不是,卻又是。”
童知喚聽後愣了一下,說道“到底是還是不是啊。”
“說不上來。”桃兒說道。
童知喚想了一下,看向桃兒道“就像…我們才認識那會?”
桃兒姑娘聽後頓了一下,笑道“也可以這麼說。”
“那現在呢?”童知喚問道。
“什麼現在?”
“我們。”
“呆子。”
“唉,桃兒姑娘怎麼又說我啊。”
“呆子,呆子,呆子,呆子……”
童知喚無奈一笑,他頓了一下,忽的開口說道。
“彆的我不知道,但對於桃兒姑娘……”
他的話語一頓,看向桃兒姑娘道“童某應當是有十成喜歡的。”
桃兒愣了一下,與他對視。
她嗔怪般的看了他一眼,隨即便偏過了頭去。
桃兒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竟是臉紅了起來。
以往明明不會的。
都怪這呆子。
興隆二年。
天下逐漸太平下來,新舊更替之間的動蕩逐漸被平息下來,舊景時的流民有些許回歸了原籍,但更多的人則是留在了南方。
雖說襄人商販打通了南下的商道,但從如今這世道來看,景人的地位始終是在襄人之下的。
又因南方多是景人遊走,至此,南北兩方便也存在了歧視,襄人看不起景人,而景人也不屑與襄人為伍,甚至於還出現了‘南方蠻夷’的字眼。
因為這件事,景人與襄人就沒少爆發過衝突。
趙貞起初對於這些事情卻並不在意。
如今內亂平定,餘孽鏟除之後,他的目光便都在北方的北莽。
那是他曾經失去的江山,亦是他登臨王位以來最大的恥辱。
趙貞忽的有了打算,立馬便發密詔招人商議。
“王上,萬萬不可啊,如今大襄方才安定些許,若是急著北上,恐怕生變故啊。”
“還望王上三思。”
趙貞卻不在意此事,隻是說道“本王不是叫你們來商議的,而是讓你們擬一個章程出來。”
在多位官員的反駁之下,趙貞最終還是一意孤行,將這一係列的事敲定了下來。
第一點,便是籍貫之事,舊景時的原籍銷毀,不再景籍的存在,一律視為大襄人士。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招兵!
趙貞想要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招夠兵馬,待到興隆三年開春,揮師北上,收複失地!
但如今這般情況,招兵豈會容易。
北域襄人頗多,故而也算順利,但南地卻是屢屢受挫,一翻下來,整個南域征得的兵馬還不到北地的十分之一。
趙貞因為此事氣憤不矣,“不識抬舉。”
先是加收了一成的賦稅,但冷靜下來一想,他更不想‘北莽’一事再度發生,於是便重新頒發了一項令法。
賦稅增收兩成,凡應征軍伍之戶,可免增收賦稅。
總而言之,便是要你用命去換一口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