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以死道義,但是,不能隻是死道德。可以為了心中的道義、理想、使命而死,但是,不能因為道德上的束縛而死。”
“如今,平安可敢說什麼都看的懂嗎?”
平安沉默了下來。
陳長生道“讀書的意義不在於理解書中的內容,道理始於書中,止於事外,更為重要的,在於教會平安如何為人,如何行事,如何正確的看待世事,這是需要有人引導的,先生稱為先生,也不僅僅是因為學識,而是在於其知曉做人的道理。”
平安聽的有些恍然,他張了張口,好像發現了其中許多他不明白的事。
就好像君子不救。
片刻後,平安抬起頭來,看向陳叔叔道“陳叔叔能做平安的先生嗎?”
陳長生聽後頓了一下,搖頭道“陳某不行。”
平安覺得惋惜,他覺得或許陳叔叔要比學堂的先生厲害。
能說出君子不救這樣的話人,定是一位不得了的先生,而陳先生聽過這位齊先生的話,一樣也是一位不得了的先生。
這一天平安坐著想了許久,劍也沒練了。
他在想讀書的意義,想何為做人,想這個世道又是怎麼樣的。
這本不該是他這個歲數想的東西,但卻都提前到來了。
“陳先生,那學劍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不知不覺之間,平安不再稱呼陳長生為叔叔了,而是先生。
陳長生想了一下,說道“大概是為了往後不遇上‘君子不救’這樣的道理。”
平安看向了手裡的木劍。
他忽然間理解了書裡麵寫的‘任重而道遠’。
………
晌午時陳長生出門去買油燈所需的油。
賣的多是一些牛油、豬油還有羊油,陳長生看了價錢過後便放棄了,這東西可真不便宜。
轉而陳長生便買了蠟燭。
青山城大多數人家都是買的蠟,因為蠟可以循環的用下去,也比燈油便宜的多。
買了幾支過後陳長生便打算回去。
在街上的時候卻被人給喊住了。
“陳先生!”
喊住陳長生的人是陶生。
陶生就在對門的鋪子裡,是家陶碗鋪子。
陳長生走了過去,問道“這鋪子是陶兄開的?”
陶生搖了搖頭,說道“陳先生說笑了,我哪有這本事啊,就是個夥計,幫忙打下手的。”
“不錯啊。”陳長生看了一眼鋪子裡,隨即道“陳某正好也想買幾個碗。”
碗不太夠,之前許是院裡遭了老鼠,好些個碗都摔壞了。
“成啊,正好給陳先生挑些個好的。”
陶生引了陳長生進去。
他可不敢馬虎,都是選的好碗。
陳長生道“到不用太好的,能湊合著用就行。”
陶生聽後便猜可能是陳先生沒帶夠銀兩。
“後麵有些缺口的碗,隻是模樣不太好看,其他的倒是不影響,陳先生倒是可以拿些去。”
“這不好吧,陶兄怕是會被為難吧。”
“這倒是無所謂,這些碗都是殘品,都不怎麼賣的出去,最後要麼砸了,要麼就扔了,拿幾個無所謂。”
用碗可是講究,這裡的人不用破碗吃飯,因為不吉利,有幾個錢的都會買些好碗用著,這破的碗,就一直沒怎麼買。
陳長生倒是撿了個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