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三丈!
耀眼的陽光刺痛了我們適應地底黑暗的雙眼,深山中的清新泥土味讓我豁然舒緩,我稍稍側身一動,整個身體咯咯作響,那全身兩百零六塊骨頭,真叫指哪哪疼。
大寶身上的傷口多了些,靠著洞口邊上一塊老樹樁坐下,手裡繃帶上了藥東纏西裹的,整就一個東方木乃伊。看著我邊上正在清理滿身血汙,不顧傷口牽扯的疼痛笑說“六子,我看你這身染得挺好,夠唬人,正好給哥幾個擋擋邪煞。”
九爺爺雖然年紀有點過了,可是身子骨硬朗著,三人裡頭就屬他傷得輕,囫圇喝了幾口清水,朝著大寶說道“你老賴家就屬你嘴貧,要是你能有你天寶爺那身本事,就剛那些畜生,但凡是有一點念想都得給撚散。”
大寶這一聽可不樂意了,那老賴家本事學不到多少怎麼能怨著他,還不得怪他家那小寶老爹。這更彆提他那爺爺賴天寶,那可是洛陽賴家近現代的一大代表人物,不說手藝活,就那腿上功夫,生人見了都得回避三舍。
不由埋怨道“我說老頭兒,咱賴家和你老連家不同,這怎麼的,你廢了招子還不有著一身祖傳手藝,可我家裡那死鬼老頭,才剛學通一些粗淺的根枝末葉,就找不著我爺了,那傳到我這,這看家本事還真不知道有沒剩個萬兒八千。”
大寶說著一個起身,瞧著自己身上幾處繃帶繼續到“要我說,那石窟裡的那些活物就不在三界五行中,是異數,我這要不是有些搞頭,那能一路平安殺出來?哪還敢奢望它們見著我來個退避三舍呢。”
我這一聽,大寶除了對自己還算滿意外,竟全把那不學無術的帽子扣小寶叔身上,我心想也就這會小寶叔不在場讓他大寶嘴上樂樂,要不然依著小寶叔的性子,黃酒三兩下肚就好,肯定得酒瓶子往桌上一嗑,抓起狠來。
我說“大寶,你也彆埋汰,你小子本來就大字識不了一籮筐,也就這,小寶叔才能把你送煤礦裡掏黑煤子偷著練手藝。”
大寶見我也跟著擠兌他,腳下朝邊上隆起的一處土堆一踢,嘴裡小聲咕隆著“你小子,剛我還救了你一命,現在倒好,幫著老頭兒那撥數落我。”話未說完,那踢出的腳下砰一聲打在了硬物上,“哎呦”一句,大寶身子躬著躺倒在了地上。後一秒隻得雙手捂著鞋尖,口中不住他娘他娘的呻吟喊著。我這近身一看,這可好,大寶那踢的哪是什麼山土堆子,剛那一下,他可沒少出力,那土堆被外力一碰,外層風蝕的土渣子一下就裂開剝落,瞧那土堆裡,好像半包裹著一塊有造型的青色石頭,我蹲下身掰開了邊上覆蓋著的一些土渣,一方漢白玉石刻顯露了出來,看那模樣,是一尊蕃人石刻,下半身塌陷在了土層裡,隻留下上半身很小的一截隆起在地表,隻是年月久了,風沙土石掩蓋了它原有的麵目,要是沒大寶適才那舍身一腳,我們還真就以為隻是山裡一鬆土堆子。
我看這漢白玉石造型厚重簡樸,雖然隻露出了小半身,可是看著比例,卻不難猜測它的高大形體,解析這雕刻技法,更講究注重寫實,離巧於拙,采用的是古時候多用的石刻減地技法,線條上圓潤流暢,細徽處精雕細琢,甚至在蕃人耳部輪廓上雕刻出若隱若現的耳脈、這樣的石雕並不多見,也並不陌生,正該是自古以來天下王侯的皇陵神道“石像生”。
九爺爺一聽聞,便自撫了一把,說道“這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外圍安設的石刻,又彆稱“翁仲”,是封建皇王之權的儀衛縮影,在古代,凡是普天大典的隆恩時候,除去文武百官和軍事儀仗羅列兩側,還會伴有人工馴服的獅虎,大象等動物囚禁於鐵籠,放置禦道兩旁,以壯皇威。直至皇帝“大行歸天”,也沿用了相同的排場,所以就改製在皇王之陵的神道前設置了以漢白玉石雕刻的石像生。這個製度始於秦漢時期,自那以後,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隻是根據身份和地位,在數量以及取象上有不同之分。”
我給地上的大寶扶了一把,和九爺爺對眼下的發現做了一個推論。隨後拿出之前使用的羅盤分辨了一下我們所在的位置,按道理,我們被龍亭溪地下河床衝走,一路過來該是背道而行,本是該離官山越遠,可這地底溶洞七葷八素難以把握,卻是直接逛出了那龍亭溪的範圍麵積。看這天頂出口所在的山體,南對周寧縣城,在縣城左右兩翼,皆有白雲山支峰聳峙,天然屏障和對景應有儘有,望眼鏡眺望,東西兩側又有兩座大山迤邐延展,兩山天然的豁口中間,便是腳下所在。結合先祖遺留手劄圖文的空間界麵理解,我發現這天工人巧的完美結合與之風水格局,恰巧便是我們找尋的官山路口所在。
話說回來,也彆小瞧這一蕃人石刻,據我所知,石像生除了驅邪鎮墓以外,更直接的體現了墓主的身份等級和地位。北宋時期,王陵皇陵外圍統稱神道,按照級彆分配,分有四對,八對,十二對,十六對石像生四個等級。享有四對,八對石像生配置的乃為三省六部的中樞要員,十二對石像生的,便是一些王侯將相,封疆大吏。而最終的十六對,便是帝王之殊榮。按照北宋可取的石像生製度,該有望柱一對,象與象奴一對,瑞禽浮雕一對,角端一對,文臣武將,馬與馬倌,虎,羊各兩對,這些建製在各個等級中不儘相同,而唯獨一種石刻隻存在於皇陵之中,那便是四海朝奉的“蕃部客使”石刻,有句老話說得好,“這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蕃部客使石刻的存在便彰顯了天下歸我的君威,所以這石刻的發現,除了讓我反應到身在官山範圍內,更應驗了我們之前推測官山之上建有北宋皇陵的猜想。
而腳下不巧,便是我們要找的官山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