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讓你降吳,你綁架孫權!
曹操合上書籍思忖道“麋龍在襄樊之戰前名不見經傳,綁架孫權之後卻突然崛起,確實有些令人費解。”
“若隻是打仗的話倒沒什麼,霍去病那種無師自通的天生統帥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麋龍天賦異稟也說不定。”
“但這小子不止是個優秀統帥,還是個商鞅那樣的變法奇才,他提出的遊擊戰理論和科舉製度簡直超越了咱們一個時代,你們不覺得奇怪嗎?”
眾人此前還真沒從這個角度考慮過問題,被曹操一點撥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是啊,一個紈絝怎麼會突然之間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祖宗顯靈了還是鬼神附體了?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科舉製。
在場都是聰明人,很快明白過來曹操這是故意把他們往溝裡引,連忙收攝心神回到問題本身。
華歆拜道“大王,這本書籍在民間引起的反響很大,譴責麋龍的聲音甚囂塵上,咱們該如何處理?”
曹操知道這群人的心態,剛才就是故意岔開話題,借著這個時間思考問題,沒想到這群老狐狸不中招,隻好蹙眉應付。
“麋龍這事做的確實有些不地道,看看他的考試題目,《淺談察舉製的弊端與科舉製的優點》,難道察舉製沒有優點隻有弊端,科舉製沒有弊端隻有優點?”
“這明顯是掐頭去尾避重就輕嘛,寡人覺得有必要寫篇文章反駁他一下,對了,馬鈞那邊紙造出來沒有?”
眾人無語了,現在是你在避重就輕啊大王。
我們在跟你討論科舉製,你老東拉西扯的做什麼。
這群老狐狸算是看出來了,曹操壓根不想討論科舉製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在心底裡對科舉製是認同的,說不定已經在琢磨著怎麼推行了。
死老頭靠不住!
所以他們同樣東拉西扯了幾句便行禮告退。
等眾人離去曹操才重新拿起書籍繼續越看越覺得念頭通達,看完扭頭問道“元仲(曹睿的字),你覺得察舉製的弊端是什麼?”
曹睿歪著腦袋思索片刻說道“不夠公平,孝廉需要有名望的人舉薦,但有名望不代表有德行,況且人都有私心,舉薦時肯定優先考慮自家子弟。”
“那種舉賢不避仇的雖然也有,但太少了,根本撼動不了以權謀私的常態。”
曹操說道“沒錯,當年祖父大業草創求才無門,隻能靠荀令君舉薦,但荀令君舉薦的都是穎川人士,這些人抱成一團很快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對祖父各種掣肘,同時打擊河北士族的袁紹舊部,雙方鬨的不可開交。”
“當年赤壁戰敗跟他們兩家互相傾軋不無關係,士族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既是心腹也是大患。”
“所以祖父才廣發求賢令,試圖提拔寒門與士族對抗,事實證明根本行不通,寒門上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士族中尋找靠山,儘快將自己變成士族的一員。”
“元仲你說說,士族憑什麼這麼囂張,他們的依仗是什麼?”
曹睿想都沒想便脫口而出道“世襲。”
曹操摸著他的腦袋笑道“沒錯,就是世襲,士族世代為官,實力地位不斷積累,到最後就會發展成汝南袁氏那樣的四世三公。”
“士族和皇權就相當於蹺蹺板的兩端,士族強大皇權必然式微,久而久之遺禍無窮。”
“科舉製卻完美解決了這個威脅,雖然士族掌控著書籍,就算開設科舉,士族對寒門依然有著碾壓性的優勢,但畢竟是為寒門開辟了一條晉升的通道。”
“這條通道可以讓寒門看到希望,讓因絕望而產生怨氣的寒門庶民有個宣泄口,同時也能讓士族感受到威脅。”
“想做官怎麼辦呢,好好讀書唄,家中書籍再多也得讀進腦子裡。”
“有了科舉,士族子弟就再也不能躺在家裡等著舉孝廉了,那怕你貴為丞相,兒子考不中也隻能回家務農,孫子再考不中家族就完了。”
“此舉跟漢高祖的遷豪令有異曲同工之妙,遷豪令是將全天下的豪族遷移到皇陵居住,讓豪強無法再把持地方,從而讓寒門庶民有了出頭之日,借此讓寒門跟士族能夠互相流動。”
“大漢能快速崛起打敗匈奴,遷豪令功不可沒,但遷豪令雖然好用卻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這需要帝王足夠強勢,連雄才大略的光武帝都不敢用,你祖父我更彆說了,想都不敢想。”
“但科舉製不同,隻要推廣下去很快就能收獲一批擁護者,通過科舉上位的官員肯定會支持科舉,直到將察舉製徹底清掃出去。”
“除之之外科舉還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將天下有誌之士快速吸引到帝王身旁,帝王再也不用放下身段去跟臣子求才了,明白嗎?”
曹睿可是曹操最器重的孫子,將來還指望這個孫子繼承曹家大業呢,若非如此他才懶的說這麼多。
不過曹睿也確實聰明,直接說道“明白,就目前來看科舉製的優點有二,首先可以吸納人才,讓帝王擺脫對士族人才的依賴。”
“其次可以造成階層流動,讓庶民看到出頭的希望,也讓士族看到敗落的危機,從根上解決士族威脅皇權的問題。”
曹操笑道“沒錯,大漢若有科舉製,咱們的陛下何至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曹睿擔心的說道“可是科舉現在隻是個提議,察舉卻根深蒂固,剛才那群人不會讓科舉製順利推行的。”
曹操淡定的笑道“樹苗再小也有長成參天大樹的一天,大樹再粗也有枯萎死亡的一天,科舉製既然問世了就必然會推行下去,無非早晚的問題而已,祖父沒時間了,科舉的事隻能交給你了。”
看著手中的書籍,曹操既興奮又遺憾,興奮的是終於找到了打擊士族的良方,遺憾的是找到的太晚了。
這本書若早問世二十年,他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將科舉製推行下去,但是現在,隻能交給曹睿了。
曹睿點頭保證,然後說道“劉曄他們剛才過來肯定是想試探祖父的口風,甚至想逼祖父表態,見祖父你模棱兩可隻能另想他法了,估計這會正聚在一起商量怎麼對付麋龍呢。”
曹操揶揄道“那跟咱們有什麼關係,兩種製度碰撞,不管誰勝受益的都是君王,所以你擔心個錘子,安心看戲吧,把那個魚餌遞給我。”
“得嘞。”曹睿也收拾心情,投入到了垂釣大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