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曹操給他們君臣倆造成的壓力太大,曹操一死,他倆都像卸掉了背負多年的枷鎖,渾身說不出的輕鬆。
那是解脫的感覺。
劉備哭了半天猛的抓住諸葛亮的手說道“北伐,必須北伐,這麼好的機會不能浪費啊。”
劉備深諳趁你病要你命的道理,而且始終記著諸葛亮《隆中對》中說的待天下有變……
現在不正是天下有變,揮師北伐的好時機嗎,這次沒了曹操,他一定可以北伐成功,收複宛洛,還於東都。
想到北伐勝利的美好場景,劉備激動的渾身顫栗,恨不得現在就揮師出征。
這可是他奮鬥了幾十年的理想啊,現在終於看見希望了,讓他怎能不激動?
張飛同樣激動的語無倫次,拍著胸膛說道“大王你就下令吧,俺願充當先鋒,親自將曹丕小兒的頭給你擰下來當夜壺。”
諸葛亮也很激動,卻保持著冷靜,看著激動到近乎狂躁的哥倆無奈彎腰撿起羽扇勸道“大王冷靜,北伐的事不急。”
劉備難得的反駁道“怎能不急,這是大事,曹操病逝,多好的戰機啊。”
諸葛亮歎道“大王還記得郭嘉遺計定遼東的事嗎?”
這事劉備自然知道,當年曹操打敗袁軍,袁熙袁尚兩兄弟逃到烏桓又被曹操打敗,最後逃去遼東投奔公孫康。
曹操本打算揮師遼東,抓到袁家兄弟以絕後患的,郭嘉卻建議他撤兵,理由是曹操若是攻打,袁家兄弟與公孫康肯定會同仇敵愾共抗曹軍,若是撤退,他們雙方沒了外部壓力,內部就會爆發衝突,甚至自相殘殺。
事實證明郭嘉說的沒錯,曹軍撤退不久,公孫康就殺了袁家兄弟並將首級給曹操送了過去。
聽到諸葛亮的話,劉備猛咬舌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說道“軍師的意思是……”
諸葛亮揮扇說道“現在的情況跟當年類似,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內部肯定會有矛盾,曹丕和天子之間可能也會產生矛盾,咱們靜觀其變或許可以看場好戲。”
“反之若是揮師北伐,曹魏內部就會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從而讓曹丕整合手中實力的速度加快,這個時候北伐非但起不到成效,反而可能是給曹丕幫忙。”
“況且咱們剛剛經曆了漢中之戰,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南郡(劉曹)之戰,兵力糧草都成問題,實在不宜北伐啊。”
“依臣之見不妨先靜觀其變,看看曹丕做什麼再說。”
劉備捋著胡須陷入沉思,片刻之後問道“靈玉,你覺得該北伐嗎?”
殿中幾人同時向他望了過來,現在麋龍的意見連劉備和諸葛亮都要重視。
麋龍答非所問道“如果我是曹丕,你們說這會是不是應該踹了天子登基稱帝?”
“什麼?”劉備直接尖叫出聲,氣急敗壞的吼道“他敢?”
在大漢,稱帝可是禁忌,當年袁術公然稱帝,結果呢,龍椅還沒捂熱屍體就涼了。
諸葛亮卻說道“很有可能,曹丕不是他爹,唯有稱帝才能穩固地位,不稱帝的話壓製不住手下那幫驕兵悍將不說,天子還可能出手跟他奪權。”
權力之路不進則死,曹丕就算再不願意也會被手下強行推上皇位的,推不上去就廢了曹丕,換個能推上去的或者壓根不用推的,比如天子劉協。
劉備明白這個道理,望著殿門臉色陰沉的嚇人,悠悠歎道“這麼說大漢要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