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的步伐邁出去了剩下的事就好辦了,劉備沉著應對,輕鬆便將登基的各項事宜都安排了下去。
登基之日很快到來。
這天大軍齊出,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從將軍府開始,將通往城外祭壇的道路圍的水泄不通。
劉備身穿冕服頭戴旒冠,在百官的簇擁下前往城外祭壇。
祭壇周圍守衛更是嚴密,四麵八方以及祭壇頂端全是嚴陣以待的士兵,一條寬約丈許的紅色地毯從二裡開外直接鋪到祭壇頂端。
劉備身穿拖了老長的冕服,頭戴十二旒冕,踩著紅毯昂首闊步的向祭壇走去。
他走的很慢卻很沉穩,腳步雖然沉穩,心情卻如翻江倒海般洶湧,腦中電影回放似的不斷閃現著悲催的前半生。
他劉備少年時期便立下乘坐羽葆蓋車的大誌,誓要做出一番事業光宗耀祖,長大後才發現世間之事遠沒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他征討黃巾數次經曆生死終於立下戰功,卻隻換來一個小小的縣尉,還因為沒錢賄賂被督郵免了去。
董卓亂政,他懷著滿腔熱情去參加諸侯會盟,結果連座位都不配有不說,還被人百般羞辱。
後來他投陶謙,投呂布,投曹操,投袁紹,投劉表,被人追的如喪家之犬屢戰屢敗,快五十了還一事無成。
連續不斷的打擊搞的他心力交瘁,好幾次都想要放棄,好在堅持下來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今天他終於要登上祭壇,走向了人人向往的至高寶座。
這一瞬間劉備想到了太多太多。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父母親族,父母若是知道他成了皇帝會有多欣慰?
涿郡劉氏的本家若是知道他這位織席販履的偏支子弟在江陵登基稱帝,心情得多複雜?
還有當年的討董諸侯,十八路諸侯如今就剩自己一個了,那些諸侯若是知道當初最弱小,最被人看不起的劉玄德笑到了最後,不知會是個什麼樣的心情?
劉備沿著台階終於走上祭壇,在禮儀主持劉巴的指揮下燃香禱告,然後對天叩拜道“建安二十五年秋八月丙午,皇帝臣備,敢用玄杜,詔誥皇天上帝,後土神隻,漢有天下,曆數無疆……”
念完檄文將其點燃扔進麵前的銅鼎中,劉備轉身麵朝群臣,大聲喊道“朕劉備在此宣誓,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
群臣集體行禮,躬身拜道“臣等叩見陛下!”
從這一刻開始,劉備成了大漢新的皇帝,將帶領大漢邁向新的征程。
儀式結束,劉備率領百官入城回宮,舉行登基後的第一次朝會,議題隻有一個,封賞。
君臣坐定劉備直接宣布,封吳氏為皇後,立劉禪為太子,拜諸葛亮為丞相,馬超繼續為驃騎將軍,張飛升為車騎將軍,陸遜為衛將軍。
這三個將軍位比三公,簡稱三公將軍。
其次拜張昭為太尉,孫權為司空,士燮為司徒。
這幾個都是虛職,不掌握實際權力,對劉備構不成半點威脅。
其次拜劉巴為尚書令,麋竺為大司農。
麋龍沒有升官,隻是增加了些許食邑,不是不能封,而是他太年輕,封賞太高的話有捧殺之嫌。
對此麋龍沒有意見,他對現在的職位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