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賊都特麼六十有四了,也該去見大漢曆代先帝了,若是突然死在襄樊前線,可就有樂子了。
不過聽說大耳賊最近生龍活虎的,還能騎馬射箭呢,估計短時間內不會掛。
祈禱大耳賊駕崩有些不現實,那就琢磨點現實的吧。
大耳賊既然收複了關中,有生之年打進洛陽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這種情況下,很多有前瞻性的世家大族開始給自己謀後路了,不過他們沒想著去跟大耳賊暗通款曲,而是琢磨著怎麼幫山陽公複位。
理由很簡單,劉備這種底層殺上來的皇帝都很強勢,皇帝強勢了,士族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萬一該死的大耳賊看他們不順眼,直接覺醒祖先技能,發動高祖皇帝的無敵大招就麻煩了。
封建王朝最怕的就是土地兼並,士族在地方上坐大,反過來威脅中央朝廷。
針對這種頭疼事,高祖劉邦給後世帝王留了一招必殺技,麋龍的打土豪分田地,推行科舉等舉措在這招必殺技麵前不值一提。
這招必殺技能叫做遷豪令!
遷豪令就是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豪族全部遷到皇陵居住,如此士族在地方上的田產莊園以及辛苦建立的,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就會瞬間化為烏有。
這比麋龍的打土豪,分田地可狠多了,直接釜底抽薪啊有木有?
漢元帝廢除遷豪令之後,曆代皇帝就不敢這麼乾了,甚至連光武帝都不敢提遷豪令的事。
但劉備敢啊!
當年光武帝中興是借助了士族的力量,屬於跟士族合作才打下的天下,他敢這麼乾,士族就敢推翻他。
大耳賊卻不同,這老東西可從未借助過士族的力量,是單槍匹馬赤手空拳打下的天下,這種帝王最可怕。
沒借助士族的力量就不用買你士族的帳,一道聖旨下去,你敢抗旨老子就敢滅了你。
有人會說劉備仁義,不會這麼乾的,說這話的純粹是腦子被驢踢了。
劉備確實仁義,但那特麼是以前,當了皇帝能一樣嗎?
漢文帝仁不仁慈,親舅舅不照樣殺,豪族不照樣遷?
為防止劉備發動祖先技能,中原士族一致決定,就算曹丕戰敗也絕不能讓大耳賊獲勝,否則士族不會有好日子過。
士族平時雖然鬥的挺歡,涉及到核心利益的時候卻會一致對外變的格外團結,比如麵對大耳賊的時候。
比起大耳賊,士族還是更喜歡山陽公這樣的傀儡皇帝,大家各玩各的誰也彆乾涉誰。
中原士族對抗大耳賊是有底氣的,底氣既源於對士族實力的自信,也源於劉備的年齡。
大耳賊都年過花甲了,士族隻要堅持個七八年,肯定能把老頭熬死的。
大耳賊一死,偽漢的攻擊性應該就不會那麼強了,到時士族周旋的餘地可就大了。
下午申時左右,平原王府文學掾毋(guan)丘儉匆匆衝進王府,找到平原王曹叡說道“殿下,我回來了。”
“你跑哪去了?”曹叡最近比較窩火,因為不受老爹寵愛,在齊公,平原侯,平原王之間反複橫跳。
橫跳的結果就是大夥都認為他不會被立為儲君,對他避如蛇蠍不說,還在背後指指點點。
處在這種壓抑氛圍中的平原王殿下心情能好才怪。
看出了曹叡心情不爽的毋丘儉沒敢賣關子,直接說道“臣跟中書監劉放吃酒去了,這老小子最近正在四處奔走,為山陽公複位拉攏人手呢,請我吃酒就是想讓我在名單上簽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