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孟小麗也時不時的會給方華發來問候的短信,不過因為方華白天都要在磚廠搬磚的緣故,所以經常很晚才會看到。
且因為之前親眼目睹了孟小麗和胡誌傑同行,方華在看過之後也隻是選擇性的簡短回複了一下,沒有要閒聊的意思。
一毛錢一條的短信用來閒聊,在方華看來還是有些過於奢侈的。
……
日子匆匆而過,眨眼便已是臘月,距離過年還有不到半月的時間。
方圓這會兒也放假了。
這次的期末考試,方圓的成績照例是不錯的,綜合成績全班第二名,年級排名也從去年的全年級第二十名上升至了第十五名。
妹妹的成績優秀,方華這個當哥哥的自然是高興的,但最高興的還得是父親方勇。
方圓領完通知書的第二天,老方就請了假,帶著兄妹倆去了鎮上的館子,吃了頓好的。
雖說隻是鎮上的一家小炒店,簡簡單單的兩葷一素,一頓飯三人吃了也才幾十塊錢,可下館子這樣的奢侈消費,在方家來說是不多見的。
一年到頭也就這一回。
喝了二兩酒的老方,臉上浮現出兩抹紅暈,再加上一直洋溢在臉上的笑容,往日的蠟黃的麵頰在這一刻竟有些容光煥發的意思。
三十天不到的寒假,假期遠沒有暑假那麼寬裕,但卻有著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臘月二十八,磚廠那邊也放假了,再開工就得是年後的正月初五!
辛苦了一整年的老方也終於迎來了屬於他自己的短暫假期。
雖說是放假了,可老方大抵是閒不住的性格,就算是待在家裡也總會給自己找點事兒做。
修補板凳座椅,翻撿一下幾間屋子的瓦片……
方華兄妹也會跟著搭把手,一點也不會因為隻是些瑣碎小事兒而覺得厭煩。
除夕那天,方家兄妹在老方的帶領下,去了鎮上采購過年物資。
一副春聯,一個大紅燈籠。
這是老方家每年都會準備的東西。
采買了一些海帶,糯米粉之類的東西後,再買上些瓜子花生之類的零嘴,這趟年貨采購的旅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總的來說,東西並不算多,可回家的路上兄妹倆和老方臉上的笑容都未曾黯淡過。
回家之後,兄妹倆扶著長條凳子,老方將買回來的大紅燈籠掛在了堂屋大門外的屋簷下,又將春聯抹上了漿糊的春聯貼上。
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包餃子的食材。
南方人的年夜飯餐桌上,其實是很少會出現餃子的身影的,尤其是在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
可在方家,因為方圓喜歡吃餃子的緣故,除夕包餃子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
照例老方和麵擀餃子皮,方華洗肉剁肉沫,方圓則是清洗些喜歡的蔬菜切成碎末。
等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再圍在電視機前一起包餃子,自方圓有印象以來,除夕夜就一直是這麼過的。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白天去鎮上其實是沒有買豬肉的,方華這會兒剁著的肉是大伯家送來的。
老方家沒種地,自然也沒養豬,但大伯家有。
每到年底殺過年豬的時候,大伯都會給他們家留下半扇豬肉,以近乎成本的的價格賣給他們。
在方華兄妹的印象中,說到親戚,他們能想到的或許也隻有大伯一家了吧。
一直忙碌到八點來鐘,老方家的年夜飯這才算是準備完畢。
堂屋內,昏暗的燈光下,一盤瘦肉居多的回鍋肉,一海碗的海帶燉肉湯,外加一小盆剛出鍋的餃子,這就是老方家的年夜飯。
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一邊看著電視裡精彩的春節晚會。
當看到春節常客趙本山的小品時,兄妹倆不時迸發出的歡笑聲,讓這個溫馨的除夕夜又多了幾分熱鬨。
兄妹倆正全神貫注看著電視上的春節晚會節目,剛往嘴裡塞了個餃子的老方側頭看向了堂屋牆壁上的那張肖像。
這兩天,閒在家裡的老方將整個屋子都收拾的乾乾淨淨。
那幅牆上掛了十多年的遺像也不例外。
過去了這麼多年,相框中的女子麵容早已經模糊不清了。
可在老方的眼中,相片上那女子的容貌卻依舊是那麼的清晰,一如當年那般美麗。
視線朦朧之際,老方隻覺得那相片中的女子這會兒正笑意盈盈的看著屋裡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