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間,莫道再積累了巨大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超越了許多東西,讓一些大人物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都要顧及莫道的存在,
讓一場戰爭的走向都會因為莫道而改變。
讓一些人心驚,讓一些人輾轉反側。
而這個過程中,也不是沒有人想破壞掉莫道這種影響力。
一些國外媒體以及一些勢力,對於莫道的誹謗,構陷,甚至是輿論攻擊始終就沒有停下。
但莫道最無懈可擊的地方就在於,
他幾乎隻呈現客觀事實,而很少發表觀點。
至於看到新聞是該憤怒還是同情,觀眾自己心裡會有答案。
網絡到現實,甚至流傳一句關於此的話,
“如果你想要看不同的觀點,你可以看這個媒體,那個媒體的報道,如果你想要看到真相,那就看莫道的報道。”
這一年,莫道45歲。
華新社連同所屬上級機構,向莫道破格頒發了特級職稱——華新社首席記者。
這時,莫道是整個華新社唯一擁有特級職稱的記者。
同時在莫道的頭銜上,還增添了許多前綴。
職務上,掛名華新社副社長,兼任華新社首席顧問,這是一個特定為莫道設立的崗位。
同時,再多個官媒,以及一些新聞相關機構部門均有掛名。
作為記者,莫道可以說接近攀升到了職務的頂端。
而因為莫道的巨大影響力,在莫道非隱秘調查而正式出行前往其他國家時,
享受到的接待待遇還遠超這個級彆。
除了為了表達對莫道這位傳奇記者的尊重外,也是恨不得將莫道看死了,以免莫道再曝出什麼相關國家的負麵新聞。
……
時間再過去十年。
當年十月,華國國慶。
莫道協同妻子秦懷詩,受邀站在了城樓上進行了觀禮。
……
2054年。
莫道六十歲,從39年到54年十幾年裡。
莫道依舊未曾停下對一些戰場新聞以及其他新聞真相的報道。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牽扯了白旗國等歐羅巴洲多個國家,以及阿菲卡州多個國家的首領。
涉及到人口販賣以及礦產走私,人體實驗等多種問題。
曝光後,被稱為‘歐羅巴阿菲卡事件’,造成了深遠影響。
而隨著莫道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倒是越來越沒啥人敢宣稱要殺死莫道,
正常情況下,反而害怕莫道在自己國家出現什麼意外。
隻是,
隨著莫道年齡的增長,加上這些年許多次涉險報道留下的或大或小的傷,
他的身體的確開始漸不能支撐他進行一些危險的報道工作了。
年邁帶來的身體機能的衰替幾乎無法避免,
特彆是一些需要大量進行危險調查的報道,莫道都很難再做到了。
於是,54年六月,
再完成一次戰場報道過後,莫道乘機返回了國內。
當飛機抵達首都國際機場時,
除了每次重逢依舊堅持到機場來迎接他的秦懷詩,
華新社總社社長,華新社上屬機構的一位領導,以及相關陪同人員均到機場進行了迎接。
莫道下飛機過後,先擁抱了下秦懷詩。
兩人淺淺說了兩句話,然後再走向了前來迎接的社長等人。
“莫記者,歡迎您回國啊。在外辛苦了吧。”
領導和社長也走了過來,先後向莫道握手。
“謝謝總編和領導的關心。”
“辛苦倒還好,不過,我的年紀可能支撐不了我,再做一些像以前那樣的深入調查報道了。”
莫道回了一句。
社長等人都聽出了莫道的一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