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雖然農曆的新年還未到來,
但已經是13年的一月末。
英才班第一學年第一學期的學習,也一樣進入到學期末。
算是寒假前夕。
英才班的氛圍也和其他普通班級一樣逐漸愈加有些緊張和忙碌。
雖然在學習上,學院給了英才班這群學生相當大的自由,
但實際上,英才班的學習任務還是相當重的。
就像是先前莫道提前完成的,溫教授所教授的數學專業課程,
如果按照正常班級的教學流程,
這門專業課通常會分為1,2兩部分,然後放在兩個學年或者兩個學期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裡,
但在英才班,顯然沒有這個說法。
一門課,直接從頭到尾拉通了上。
這樣,內容倒是更完整和連續,教授在授課的時候,也可以不用按照書本的流程,隻按照一個更合適的順序進行授課。
但同時,也意味著,英才班的學生們短時間內需要接受的信息量更大,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更多。
而且,還不是隻有溫教授的課程。
英才班這一學期的學習,可不隻是隻有溫教授這門課。
不管是英才班裡著重於物理還是數學專業的學生,即便側重方向不同,
但基本都同時有多門課程在學習著。
而隨著學期末到來,當學習相同課程的人陸陸續續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繼續去學習其他或者更深入的課程的時候,
還留在教室裡的人,不可避免的,壓力會與日倍增。
不過,這和莫道倒是沒有太大關係。
在完成溫教授的課程時,莫道就已經基本完成了英才班這一學期的課程,
剩下來的兩個月時間,基本都是在進行物理和數學方麵更深入課程的學習,
同時由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實際上更偏向於應用研究,交叉涉及到專業領域相當多,
也對這方麵其他領域的知識再做了一些了解。
翻看了不少目前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前沿論文。
對目前這個時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的現狀有了個整體性的認知。
而就在這時候,
溫教授再找到了他。
……
“聽說,最近你在聽一些工程方麵的課程。”
“嗯。”
“因為可控核聚變?”
“對。”
嚴格意義上來說,除了偶爾在數學學習方麵一些問題的請教,
莫道和溫教授基本沒怎麼有過私下交流。
不過,溫教授對於莫道態度還是不錯的。
作為一個老師,天然就對一個什麼問題都是一點就透,學習和思維能力極強的學生很有好感的。
給這種學生上課,作為一個老師,心情都要愉悅許多。
而即便是莫道對溫教授不熟,
溫教授對莫道這個,這一屆英才班的天才還是很熟悉的。
對於普通學生來說,能進首都大學的,就是天才。
對於首都大學大多數學生,學物理和數學的,基本都是在鄙視鏈頂端。
而對於首都大學物理和數學專業的普通學生來說,進英才班的那才是天才。
這會兒,第一學期即將結束,整個英才班三十一個人,也基本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將將能夠跟得上英才班授課教授們的教學進度的,
提前完成這一學期課程的。
已經順著教學大綱,以極快的速度,學完專業必修課程,還有餘力去了解一些感興趣的課程的。
一學期下來,
有的是之前自信滿滿的,現在懷疑人生。
明明是在首都大學的英才班,但卻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學數學或者物理。
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蠢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