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莫道在癌症機製研究結束之後,這幾年的研究方向,
作為學院負責人,昌教授還是知情的。
隻是昌教授也很少去詢問,莫道關於衰老機製和壽命的研究的進展。
他不是不相信他這位學生的研究能力,
相反,是太相信了。
曾經,困擾著學界已經相當長時間,而沒有什麼頭緒的癌症機製研究,
在莫道的主持下,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而現在,莫道再將研究方向投向了關於壽命,這個算是生命科學領域終極問題之一的研究。
這個研究方向,對於其他這個時代任何研究者來說,都不算什麼,
因為幾乎沒有人對這項研究抱有太大希望,
但是放在莫道身上,這個研究方向卻變得相當敏感。
即便是昌教授,他也很難說,莫道投入這個研究方向對還是不對。
怕莫道在這個終極問題上,浪費寶貴的科研黃金時間。
也無法確定,如果壽命的極限真得被突破,是好事還是壞事。
甚至,
昌教授自己,也很難說,對於莫道在這個研究項目上做出突破沒有一點期待,
壽命極限被打破,意味著長生,而長生的誘惑,從古至今都很難有多少人能夠抵禦。
而實際上,長生的誘惑對於昌教授這種無神論者,其實誘惑更大。
迷信的人還能夠去期待死後的世界,對於無神論者來說,死亡實際更加恐怖,那是‘我’的消亡。
大多數時候,昌教授和莫道交流時,乾脆也不提及這樣的話題。
“……成功了嗎?”
昌教授躊躇了下,還是問了句。
這個時候,昌教授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是希望聽到怎麼樣一個答案。
“……單純從研究本身上,這個研究課題是完成了。從這項研究想要達成的目標來說,是失敗了。”
莫道望向昌教授,給了昌教授一個回答。
昌教授聞言,聽懂了,反而是像鬆了口氣一樣,放鬆了下來。
“……從理論上,突破壽命極限這件事情,實現不了?”
放鬆下來的昌教授,有些好奇,再問了句。
“實現不了。”
莫道笑著,搖了搖頭。
這持續了八年時間的關於壽命極限和衰老機製的研究,
最終得到的結果,其實和他預想的差不多。
在持續了八年的研究中,隨著對整個衰老機製和人體多個係統底層機製更深入的了解,
莫道最終算是證否能夠突破壽命極限這種可能。
望著昌教授,莫道也沒有提及太多的數值,以及相關的身體機製邏輯,
隻是提到了一個比喻,
“格陵蘭睡鯊可能能夠活四百年,人的極限壽命可能在一百三十歲。人要想活四百歲,除非變成睡鯊。”
莫道對於衰老機製的研究,最終走向了類似癌症機製研究類似的地方。
如果說基因組就是構成人體整個生存機製的底層代碼。
要想移除掉其中關於人類壽命極限的限製,光篡改一個點,是不夠的。
需要沿著這個點,將人類的整個生存機製框架全部修改一遍。
對人類壽命極限形成限製的人體機製,同時也是人體生長,生存機製。
也就是說,塑造了人類存在的人體內諸多機製的彙總,同時也限製了人類的壽命極限。
動壽命極限,就不可能不動人體賴以存在的生存機製。
這意味著,莫道從底層機製中證明了,突破人類壽命極限這條道路走不通。
而在實際操作層麵,
即便說朝著篡改人體整個生存機製的方向走,
用什麼樣的技術,能夠將人體或者未成形的胚胎,進行整個生存機製以及人體基因底層完全編輯。
其次,
即便真得能夠順著一個點,將整個人體內的各類機製,整個人體基因框架完全改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