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官艱難地點點頭,猶豫幾秒後,又開口問道:
“這樣的話,老街的那些老百姓,會不會覺得我們把他們給拋下了?”
彭德仁果斷地一揮手,隨後繼續說道:
“克欽現在勢如破竹,對外宣傳形勢一片大好。”
“他們一定會拿這一點來大做文章,一輪宣傳之下,恐怕我們還沒打敗,後方就亂起來,我們也不用再打了!”
“明白。”
“我們還過什麼?過去挨打?”
“你管他們呢?我們的補給線已經斷絕,縱深已經失去,這種時候就不要管什麼民心不民心了,先保存實力,再想辦法去打掉敵人!”
“真能打嗎?”
“這說明,他們哪怕沒投敵,至少也是騎了牆看戲。”
“從各方麵情報總結來看,這次克欽出動的地麵部隊至少在3000人左右,有輕裝甲單位,有固定翼飛機,螺旋槳的——這些我們都已經看到了。”
“他們一定不擇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壇壇罐罐的東西,不要去心疼了。”
“依托河岸做掩護,我們可以建立堅固的阻擊線,並且充分發揮我們再靈活性上的優勢。”
這樣一套組合拳下來,同盟軍在裝備和人員處於極大劣勢的情況下,還真就驚險地、驚豔地完成了撤離。
“我們手裡還有3000人,至少能守住3公裡的河岸線。”
什麼?你說私兵不敢打?
這就涉及一個最關鍵的形勢判斷了。
但就是因為他撤掉了,他才說得出“克欽戰術不怎麼樣”這句話。
“如果以關鍵渡河點位為爭奪要點的話,這個長度甚至能拉到10公裡。”
副官仍然有些懷疑。
——
他其實算是半個政委,在其他普通士兵麵前永遠是一副自信滿滿勝券在握的樣子,也隻有在彭德仁麵前,他才能問出一兩句真心話。
“就是我們要上船,我們才不能繼續撤!”
“通知下去,馬上炸橋,30公裡內隻留下小山橋一座,作為我們後續的交通路口。”
這個數字,放在蒲北的民地武中,那也算得上是頂級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死守清水河。”
所以,當他的副官終於把簡要地圖鋪開、介紹完當前雙方兵力的部署情況時,他的臉上不但沒有畏懼,反而是意氣風發。
“真能打嗎?”
“這個問題任何人來都說不明白,哪怕是那個人活了也說不明白。”
“但是,有個著名的軍事指揮家,叫李雲龍的,他說了一句話。”
“他說,打得過的就打,如果打不過的那怎麼辦呢,亮劍。”
“逢敵必須亮劍,打了未必贏,不打一定輸!”
說到這裡,彭德仁的眼神也變得堅定起來。
他不再去看副官仍然有些猶豫的眼神,而是抬起頭,看向了西北方向。
黑沉沉的夜色之下隱約可以看見20多公裡外來自老街的燈火,因為同盟軍撤得足夠快,那裡好不容易恢複的秩序,其實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