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羅馬有了防備,我們就很難直接擊殺他們的國王,滅掉元老會,迫使他們投降。”
“況且羅馬地形複雜,大大減慢了行軍速度,以臣的估計,若是舉兵百萬,分三路進攻羅馬,至少也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拿下羅馬。”
“而西部地區剛剛拿下,基礎設施不齊全,有的路很是難走,軍隊輜重物資的運送是一件難事,要耗費更多的錢糧不說,若是羅馬前來斷我軍糧草,西域那邊甚至無城可守。”
“怎麼看現在對羅馬發動戰爭都是不劃算的,簡直是勞民傷財,費時費力。”
楊洵點點頭,覺得於謙說的頗有幾分道理。
的確,大漢剛剛建立,國內的一切都需要發展,但這個時候卻有大量的百姓被征為勞工,替軍隊運送物資。
雖然勞工的工錢不低,但這樣一來卻大大降低了國內的發展速度。
特彆是南方和西邊剛剛占下來的地區,都是需要漢人去開荒的。
錢糧的大量消耗也是個問題。
雖然現在大漢財大氣粗,但能省下更多的錢用來建設國家自然是更好的。
“說說你的打算,你是打算退兵嗎?”楊洵思索再三,開口問道。
於謙搖搖頭:“不,臣以為,我們可以暫時放棄對羅馬用兵,羅馬是最難啃的骨頭,自然是要留到最後。”
“首先,我們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安息和羅斯國,對羅馬呈三麵合圍之勢,同時派出成建製的部隊不斷襲擾邊境,逐漸拖垮羅馬國內的經濟。”
“接著,我們要打通西域的道路,最好能在西域建立中轉站,至少要打通運送物資的道路,最好還能建立城池。”
“最後,我們的重心應該放在東南方向的那些海島國家,這些國家雖然不大,但各個富得流油,我們大漢的海軍能夠碾壓任何一個海島國家,應該先滅了他們,為大漢獲取更多的財富。”
“而且海上作戰的話,有船隻運送物資,也可以省下不少人力。”
說到這,於謙停頓了一下:“以臣之見,我們可以暫時放過五年,這五年內,我們一邊對海外作戰,一邊建設國內,同時大力發展熱武器。”
“五年後,大漢的國力將到達巔峰,到那時,區區一個羅馬,簡直唾手可得!”
楊洵點頭,於謙的計劃很簡單,就是不要在這個時候與羅馬硬碰硬,這樣勞民傷財不說,時間長了國家也會變得不穩定。
大漢應該先發展五年,這五年內把東南方向的那些海島國家全都掃了,一方麵獲取財富,一方麵用弄來的錢搞建設,擴充軍火。
五年後,大漢的後勤線暢通無阻,又有了足夠的火炮,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羅馬。
按照於謙的預估,如果現在進攻羅馬的話,恐怕要三年,這三年內大漢要耗費無數人力財力。
這麼算起來的話,似乎是安穩的發展五年,再進攻羅馬更為劃算。
想到這,楊洵不禁看向了係統商城裡那本兩千萬積分的設計圖……
ps:羅馬的設定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弱,後續正式進攻羅馬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了。把眼前的仗打完,大漢就要進入發展期了,不過大家放心,小的不會用發展期來水字數,這期間隻會簡略的一筆帶過,咱們的主要目標還是乾仗!乾就完了,奧利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