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這是要廢除原先的察舉製度啊,這不知道得有多少地方豪強站出來反對。
不過仔細一想,眾人就發現了科舉製的好處,有很多寒門學子,身負才華,但因為身份低微,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入朝為官實現抱負。
有了科舉製就等於給這些寒門學子打開了一道大門,而通過考試入朝為官的學子,也勢必會對楊洵感恩戴德,為楊洵效忠,畢竟是楊洵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
這也可以防止那些權貴子弟,憑借自己家中的勢力混入朝堂,大大的減少了朝堂中的蛀蟲。
“王爺,科舉製好是好,可是一旦廢除察舉製,恐怕整個天下的地方豪強都要站出來反對啊!”蕭何站出來說道。
“反對?嗬嗬!”
楊洵冷哼一聲:“誰特麼敢站出來反對,本王就宰了他!天下還未安定,誰敢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本王不介意來一次洗牌!”
此話一出,大殿中頓時針落可聞,所有人都是一副震驚的模樣。
楊洵的話雖然狂妄,但他也是有底氣的。
這事若是換成任何一個皇帝來都無法做到,但楊洵卻可以!
首先,天下大亂,人命如草芥,實力就是說話的資本,天下兵馬儘握在楊洵之手,且精銳部隊皆對楊洵死忠,楊洵可以憑借武力做任何事!
其次,如今朝廷中權力最大的無疑就是丞相和六部官員,而這些官員也全都是楊洵的死忠。
有這些大員的存在,楊洵根本不用擔心底下的人陽奉陰違,或者有人故意擾亂科舉製度的推行。
沒錯,那些土豪鄉紳的確不容小覷,但那是對太平盛世而言,在這樣的亂世之中,誰的拳頭大誰才有話語權!
就像當初那個鹽商賈富貴一樣,家中養著五千死士又如何?
他再硬能硬過楊洵,硬過楊洵的百萬大軍?
楊洵想讓這樣的人死,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特彆是那些靠著關係進入官場中的酒囊飯袋,楊洵正愁沒機會乾他們呢,隻要他們敢站出來反對,楊洵就敢宰了他們。
正好解決完這一批人,將官位空出來讓通過科舉的學子們頂上。
“科舉製要儘快落實下去,此事由丞相親自督辦,六部官員配合,若是有人敢反對,直接按照謀反罪論處,調集當地軍隊直接剿殺!”楊洵大手一揮說道。
“王爺英明,臣等必竭儘全力!”眾人齊聲道。
李妙音抬著頭看著楊洵的側臉,眼中光芒閃爍,滿是崇拜之色,她也是當過皇帝的,知道楊洵想推行科舉製度有多難,但楊洵還是毅然決然地做了。
而且楊洵那你敢反對我就砍你的氣勢,讓她實在有些自慚形穢。
若是她能有楊洵一半的勇氣,是不是就不會落得這個下場?
再看看那些站出來支持楊洵的朝中大員,李妙音也是羨慕不已。
想到這,李妙音不禁歎了口氣:
“唉,或許我真的不應再坐在這個位置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