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萬疆!
第二百九十六章東北土匪
趙固在獲得森田和牛貴要帶著憲兵隊和偽軍團,要去清剿打虎山的消息以後,就把這個重要的消息上報給上級領導,本來中共領導的東北局也有意,改編這些九溝十八寨的綠林武裝力量。
當然這占山為王落草為寇的勾當,那是隻有走投無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擇這一步,但凡是有一條活路誰還願意,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去乾這個營生,同時之所以在東北的土匪遍地山頭林立,那也是有曆史原因的。
首先應該是曆史的原因,自打從清兵入關,奪了大明的江山以後,清王朝就實行了封禁政策,把東北和長白山一帶的大量土地都封為龍興之地。
另外,還給從戎有功的蒙古貴族分封了大量的土地,禁止關內的漢族人遷入東北,隻要是漢族人進了東北,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從法律上來疆,就已經算是非法移民了,就會受到官府的懲辦。
如果你要是擅自在這裡,開墾荒地打獵捕魚,那就更犯了大忌諱,因為你是黑戶,不能算是納稅人,反而占了國家的便宜,還是在國家明令禁止的地方,這在什麼時候都不能給你好果子吃,抓住以後蹲大獄做苦力,或者乾脆發給滿族或者蒙古貴族當奴隸,勞累到死太正常了。
為了避免被人當成牲畜一樣隨意宰殺,不少不甘心被人魚肉的漢人,就得滿山遍野地躲官府的人,還要防止當地人舉報,這中間要是跟當地人,或者官府起了衝突,傷到人出了人命,再上了官府的通緝,那就更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不是匪也是匪了。
其次清朝是搞種族歧視最嚴重的朝代,即便是在八旗中的漢人,也是八旗中最低等的,八旗以外的漢人,地位更加低下,而在東北的漢人,除去在旗的以外,大部分漢人,都是來自直隸和山東等地的流民,因為天災,在本地活不下去,才冒險來到東北的,在老家的時候,還不覺得自己比誰矮上一頭,來到關外了,還什麼都沒乾呢,就先比當地人矮了三分。
就因為是漢人,還不在旗,就活該受欺負,以前沒受過這個氣,能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關外討生活的,有幾個是能忍氣吞聲的主。
一來二去,激出火氣來的,也是大有人在,上山為匪,也就在所難免,越是壓迫得狠了,當土匪的越多,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清朝自己搞出來的種族歧視政策,長期以來,在東北造成了嚴重的族群分裂,使受到欺負的漢族人,喪失了對政府的信任,甚至產生敵意,可以說是東北匪患的罪魁禍首。
再者清朝的封禁令,其實對東北的農業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因為人口本來就少,自然需要來自中原的大量外來人口,來為當地補充急需的勞動力,可官府不讓,底下的人就隻能使些小動作。
最先不爽的,是蒙古的那些上層人士,他們不敢明著反抗這種封禁政策,就一再地使些小動作,私下裡不斷地招募流民,積少成多後,就形成了既成事實。
可是麻煩也來了,他們招募來的人,收稅是正常的,官府知道這裡形成了新的村落,還在耕種,就也來收稅,王公貴族們為了不跟官府的關係搞得太僵,也就當看不見了。
這一來,可就苦了這些種地為生的農民,他們種的地是王公貴族的,官府又不會向著他們,兩邊都在喝他們的血,割他們的肉,實在活不下去,隻好上山當土匪,其實就是官逼民反。
另外,從自然環境來講,東北地域廣大,地形複雜,原始森林多,人口稀少,上山當土匪的人多半很少聚眾過百,零散的土匪躲在深山裡,一來剿匪難度大,二來剿匪成本高,得不償失。
所以,對待土匪,多半是以招撫為主,簡單來說,就是你隻要不鬨事,我就不管你,反正東北地方大,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進入清朝末期,民國初期,算是東北土匪事業的上升期,這段時間,軍閥割據勢力開始大量湧現,外國勢力插手中國事務,各種稅收,攤派,多如牛毛,老百姓的負擔重到無力承受,把大量的平民逼上梁山。
再加上大股勢力的土匪與官府,甚至外國勢力勾結,不僅增加了剿匪難度,還讓土匪問題動輒上升到政治和外交事件的級彆,形勢日趨複雜。
長年對匪患的姑息,還讓不少土匪形成了龐大的關係網和勢力,有的土匪甚至已經傳了三四代,成了積年老匪,他們號召力強,破壞力大,已經成了地方上不可忽視的勢力,剿滅就更是癡心妄想了。
這種現實狀況,在社會上也形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在民國時期的東北,普通百姓對官府未必有多尊重,對於土匪卻並不排斥,甚至多有羨慕之意,編排民謠稱誦者,也不乏其人,當人的道德界限被模糊,土匪自然更加猖獗,反而成了東北社會的頑疾,割除不儘,傷害愈深。
東北地區之所以滋生了大量的土匪,這要與自身的先天不足有關,清朝依靠東北地區期間,最終得以入主中原,在入關以後,清朝嚴禁中原地區的百姓進入東北地區。
當時,東北地區隻有盛京、吉林、黑龍江三位鎮守將軍,沒有巡撫、知府、知縣等行政官員,也沒有建立省份,由於行政區劃的缺失,清朝對東北地區的控製力很差。
在清朝統治的末期,很多山東、河北等地區的百姓,開始進入東北地區討生活,俗稱為闖關東,由於缺乏行政管理,其中的一部分人,逐步演變成了土匪武裝。
從外部環境來說,日本和北方的沙俄都試圖控製東北地區,兩大強國曾經圍繞東北地區的勢力範圍,展開了長達1年多的戰爭,由於戰爭主要在東北境內,戰爭期間,很多武器散落到了民間,雙方為了破壞對方的補給線,都扶持了大量的土匪力量。
在清朝統治的最後幾年,清朝在東北地區建立了行省製度,但此時的情況已經基本失控,清朝完全是有心無力的狀態。
清朝滅亡以後,國家陷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麵,奉係軍閥雖然逐步控製了東北三省,但其主要精力是與直係軍閥爭霸,根本沒有精力圍剿各地的土匪武裝。
而且土匪武裝並不好打,有的土匪武裝擁有重武器,有能力進攻縣城,進入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態度是,拉攏一部分孤立一部分,然後進攻圍剿積極抗日的一部分。
但是總體是隻要土匪武裝不主動挑戰,日本軍隊忙於對付遊擊隊,根本沒有精力圍剿土匪武裝。
當然這些土匪中也不都是,打家劫舍惡貫滿盈的悍匪,比如說打虎山上的坐山尊虎爺,這支武裝力量就是一支,專門和日本鬼子對著乾的,虎嘯山林的綠林豪傑,當然這樣的武裝力量,自然就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這次武田宏光決定自己在去新京以前,給打虎山上的這支武裝力量,來個摟草打兔子捎帶腳,同時他也是看中了二蛋向他的,從飛來峰偷襲山寨的計劃,讓他看到了一舉拿下打虎山的希望,所以才決定再次出動軍隊去圍剿打虎山。
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本來這次行動都已經勝利在望了,哪成想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來,設在飛來峰的日本鬼子炮隊,突然之間就被一支,從天而降的奇兵給連窩端了,而且日本鬼子的山炮,迫擊炮還都成了彆人的戰利品,這可真的又成了偷雞不成蝕把米了,打不著狐狸惹了一身騷。
按照上級的指示趙固帶著一支百十來人的縣大隊,迅速趕到打虎山,此時這個山寨在日本鬼子和偽軍的聯合進攻下,早就已經危如累卵,日偽軍也已經打到了寨門口,眼看就要被攻破山寨了。
形式危機如果現在從日偽軍的身後發起進攻,恐怕對森田這個老鬼子的威脅不大,畢竟自己的武器裝備不如人家,隻要森田回身組織防禦,雙方馬上就會陷入僵持狀態,這樣也無法阻止偽軍對山寨的進攻。
想到這裡趙固馬上分析了當前的戰場事態,然後果斷下達作戰命令,兵分兩路一路從後山向打虎山派出增援部隊,彌補山上的防守力量不足,另一路就是偷襲飛來峰上日本鬼子的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