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先打斷何雨柱的手!
電視機研發所需的材料很快就由黃部長調撥過來了。
林陽立即召集技術人員,開始了電視機的製造工作。
先將技術人員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製作電視機的一個關鍵部件。
他把參與之前製作光刻機項目的老技術骨乾們分在一組,負責製作機芯板和電源板等關鍵電路板。
這些電路板要控製信號的接收和放大,直接影響畫麵的清晰度。
另一組是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工組成,他們需要製作外殼,包括前後蓋和機身側板。
還有一組專門研究新材料的年輕技術人員被分配製作塑料外框和組裝線路連接的插頭接口。
最後,最關鍵的顯像管組裝工作,則由林陽親自帶隊進行。
“各位同誌,這次我們要製造出遠超過現有水平的電視機,這需要大家通力協作,各儘其責。關鍵部件的質量直接關係到電視的效果,希望大家在製作過程中仔細檢查,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設計標準。最後,我會對組裝過程進行全麵監督,讓這台電視機既結構精良,又畫質細膩。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國家科技進步添磚加瓦!”林陽的話給技術團隊注入了巨大的信心。
在林陽的親自指導下,電路板製作小組進行印製電路板的設計布局。
為了防止信號衰減和乾擾,電源線、視頻線和音頻線都需要布置在不同層,互不乾擾。
小組長李華仔細計算電容電阻的匹配,使音視頻信號可以分離放大,從而獲得更清晰的畫麵和聲音效果。
經過反複測試優化,電路板的設計終於完成,進入了精密的印製和設備安裝階段。
與此同時,外殼製作小組也在緊鑼密鼓地工作。
他們使用精密的數控機床對金屬材料進行切割,確保每一處結構尺寸都精確到01毫米。
技工長王利國對機箱的厚度和支撐進行仔細設計,使外殼既能保護電路,也不會太笨重。
外殼經過細致拋光後,呈現出質感分明的鱗片紋理,非常美觀大方。
林陽見各項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心裡也很欣慰。
但他知道最關鍵的彩色顯像管才是整個電視的“心臟”,必須由他親力親為。
林陽回到自己的實驗室,開始了設計製作彩色顯像管的工作。
他借助先進的光刻技術,在玻璃管內壁塗布紅綠藍三色的熒光粉,每個熒光點的間距隻有028毫米。然後在電子槍對準熒光點的位置,采用精密的磁場掃描技術,可以激發熒光點發出對應顏色的光。不同顏色光的合成就構成了亮麗的圖像。為了增強圖像細膩度,林陽使用了超小格柵技術,單管內的熒光點數量高達上百萬個。
在林陽的精心製作下,29英寸大尺寸的彩色顯像管終於完成。其他部件也全數到位。
林陽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總裝配。
“同誌們,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研製的29英寸大屏幕彩色電視機即將誕生。這是國內電視技術的裡程碑,也將震撼國際電視行業的現狀。我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期待看到它首次亮相的一刻,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十分謹慎仔細,確保組裝質量萬無一失。這樣我們的成果才能惠及千家萬戶,造福人民群眾。”林陽的話再次激勵了大家,所有技術人員都額頭冒汗,一絲不苟地進行終端組裝。
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工作,這個外觀寬大平整、內裡組件一絲不亂的29英寸大屏幕彩色電視機終於組裝完成。
“可以進行通電測試了!”林陽按下開關,頓時,電視屏幕上打出了一道道亮麗的光,豐富的顏色使這些技術人員驚呆了眼睛。
“臥槽,這麼大的屏幕,我從來沒見過!”
“畫麵那麼清晰逼真,簡直就是電影幕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