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先打斷何雨柱的手!
林陽一邊講,一邊在白板上勾畫很快,一個個方塊,圓圈,菱形,就串聯成了一個複雜的係統框圖。
\”能源係統,顧名思義,就是要給衛星源源不斷的電力一般都是用太陽能電池板,把太陽光轉化為電能,再經過調節和儲存,供給各個用電設備\”
\”通訊係統,則承擔著衛星與地麵站之間,信息傳輸的重任它一頭連著衛星上的天線,一頭連著地麵的接收設備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梁,把太空和地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至於姿態控製係統,那就更重要了!它就像是衛星的"平衡器",時刻監測著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和角度的變化一旦發現偏離,就及時做出調整,讓衛星始終保持在最佳工作狀態\”
林陽滔滔不絕地講解著,語言通俗易懂,又不乏專業性。
台下的工程師們頻頻點頭,不時還記錄著筆記。
一個多小時後,當林陽終於講完,把筆擱下時,大夥兒的掌聲如雷貫耳!
\”林總講得太精彩了!我,我現在對衛星,豁然開朗了!\”
\”是啊,原來看似高深莫測的東西,竟是如此的簡單易懂!林總真乃神人也!\”
讚美之詞,幾乎要把房頂都掀翻林陽卻是謙遜地擺擺手,含笑道:
\”這些都隻是最基礎的,咱們研製新衛星的路,還很漫長呢!不過有了這些理論作指導,我相信,任務一定能夠圓滿完成!\”
\”好了,講完了原理,接下來就是實踐了!\”
林陽拍拍手,目光炯炯,\”我已經擬定了新一代衛星的總體設計方案從結構布局,到核心器件,都有了大致的構想現在,就看咱們能不能把它,一步步地變為現實了!\”
話音剛落,實驗室裡便忙碌了起來。
在林陽的指揮下,大家分頭行動,開始著手準備衛星的零部件製造。
材料專家們,忙著篩選各種新型合金,力求在韌性和強度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光學工程師,則埋首鏡頭和傳感器的研製,誓要讓衛星的\”火眼金睛\”,無所遁形更有軟件專家,在埋頭苦乾,編織著一串串晦澀難懂的代碼,把先進算法一一轉化成可執行程序。
而在實驗室的一角,林陽正聚精會神地鼓搗著新設計的集成電路。
他修長的手指,在一排排電阻和電容中靈活穿梭時而焊接,時而測試,動作行雲流水。
不一會兒,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就在林陽的手中誕生了!
儘管很不起眼,但這塊芯片,卻集合了上百個晶體管,其運算能力,已經達到了上一代計算機的數倍之多!
林陽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防靜電袋裡,滿臉都是掩不住的興奮。
他知道,有了這些先進元件的加持,衛星的性能,必將更上一層樓!
接下來的日子裡,實驗室裡的工作,一刻也沒停歇。
在林陽的帶領下,一項項技術難關被攻克,一個個核心器件被研製成功。
當最後一顆螺絲擰緊,最後一根電線連通時,一個嶄新的衛星模型,終於誕生在了眾人麵前!
這一次,衛星的體積縮小了近一半,重量卻大幅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