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先打斷何雨柱的手!
那一次的經曆教訓極為深刻,林陽暗下決心要在新的項目中做好充分準備。
作為掌舵者,他深知一味操勞隻會徒勞無功,倘若想要事半功倍,還需要發揮團隊的合力。
於是,在新型偵察機的研發工作中,林陽采取了與往常不同的作風。
他將大部分具體設計工作都交由助手們去操辦,自己則專注於偵察設備的開發,尤其是大型合成孔徑雷達和紅外偵查攝像係統。
所謂合成孔徑雷達,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信號合成的方式形成寬闊的有效孔徑,從而獲得極高的分辨率。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飛行器飛行的過程中,雷達天線不斷發射並接收回波信號。由於飛行器本身在不斷運動,因此每一個回波信號的接收位置都不儘相同。經過運算處理,將這些回波信號合成在一起,就等同於從一個超大尺寸的天線孔徑接收回波。
這種合成方式造就了合成孔徑雷達分辨率極高的特點。
無論是地形還是目標物體,它都能呈現出無與倫比的清晰度和細節。
而且,由於采用合成信號的方式,雷達天線本身也可以做得很小,這對提高飛機的隱身能力至關重要。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林陽所著手開發的紅外偵查攝像係統。
該係統的核心是一台冷卻到極低溫度的紅外探測器,能夠高靈敏度地捕捉目標物體發射的紅外輻射。
通過複雜的信號處理電路,這些微弱的輻射被轉化為清晰的熱像圖像。
紅外係統的獨特優勢在於,它可以直接\”看穿\”煙幕或夜幕,捕捉目標的熱輻射特征。
無論是偽裝掩體還是鋼鐵機械,隻要存在溫差就難逃它的法眼。
配合高分辨率的光學係統,紅外係統無疑將成為新型偵察機的\”洞若觀火\”之眼。
與此同時,林陽也沒有放鬆對其他係統的開發。
他每天裡裡外外巡視各個實驗室,在助手們遇到瓶頸時,總能給出中肯的點評和建議。有時他甚至會親自動手,解決棘手的工藝難題。
不知不覺,研發工作已步入了攻關的最後階段。
但麵對即將量產的現實,林陽也意識到必須完善相應的製造體係。
畢竟在上一個項目中,太多關鍵零部件都是出自他小世界中的微型工廠,導致了無法大規模複製的困境。
要想獲得持續的生產能力,勢必需要建立專業化的生產線。
於是在指導新型偵察機研發的同時,林陽也著手組建起一支製造隊伍,從零開始培養這支全新的\”鋼鐵勁旅\”。
\”要做好準備工作啊,同誌們!\”林陽在車間裡熟練地操作著數控機床,嘴裡不住地喊著,\”咱們現在要學習的,可不僅僅是如何組裝飛機,更要掌握整個製造流程,從金屬冶煉到精密加工,統統都得一手包辦才行!\”
一旁的助手們個個神情專注,殷切地聆聽著林陽的指導。有的人正在認真記錄著工藝參數,有的人則在旁邊動手實踐,生怕落下任何一個細節。
\”是啊林總,我們要學透這其中的門道!\”一名資深工程師捋了捋花白的頭發,豪情萬丈地說,\”從今以後,種花的藍天就要由我們這些老骨頭守護了!\”
這番話引來陣陣掌聲,現場一片振奮的景象。作為鋼鐵大軍的中流砥柱,他們無不心存驕傲,但同時也深知肩頭的重任。
就這樣,在林陽的親自指導下,一支全新的製造隊伍逐漸形成並開始運轉。
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將理論與操作有機融合。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林陽也親自主講了一係列先進的工藝流程和質量控製理論,從根本上提高了整個隊伍的專業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