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保得小命,唯有態度謙卑,巧舌如簧,或可蒙混過關,得到饒恕。
他眼珠轉了轉,便鼓足勇氣,奓著膽子說道:
“那小子便鬥膽直言了。
師父遇害,武館被搶,所有的根源,都應歸咎於大師您和師父他老人家自己。
寧城武館之所以能招攬眾多弟子,皆是仰仗您老的赫赫聲名,弟子們所求的是得到您的點撥,而非師父所傳授的普通武技。
師父在弟子們心中,並非名副其實的師父,不過是收取高昂學費的館主罷了。
大師您鮮少歸來,前來求藝的弟子們,熱忱也就愈發淡薄,早已有另投他處的心思。
有方元大師兄在時,他常與弟子們交流切磋,習武氛圍濃厚,弟子們對武館尚有一絲眷戀。
而大師兄失蹤後,武館眾人的心皆已渙散。
即便如此,師父他老人家依舊隻顧享樂,完全不管弟子們如何,又怎能奢望弟子們對他存有忠心。
三多幫雖然勢力龐大,但武館弟子若能齊心協力,他們未必能占到便宜。
可是,當劉師哥勾結三多幫現身武館時,眾多弟子都不願舍命護衛師父和武館,立刻就選擇了背叛。
我,我也隻能明哲保身,隨波逐流了。”
“阿彌陀佛,冤孽呀!”
聽完武館經理的講述,悟能大師依舊麵沉如水,僅雙手合十,誦了一聲佛號,發了一句慨歎。
對於武館經理所言,他自是深信不疑,上次歸來時,他便有此預感,也曾提醒過方靜堂。
然而,事情還是發生了!
至於,責任在誰,悟能大師並不認同武館經理所言。
依照佛家之理,人皆有宿命和業障,源於前世的因果。
若不誠心向佛,便無法消除孽業,更改變不了命運。
方靜堂之悲慘結局,就是因果報應的鮮活例證。
然其貪圖享樂,武館未能教授弟子們更多技藝,都絕非他們背叛的理由和借口。
身為武者,理應遵循武道,既已投身師門,就當尊師重道,忠貞不渝。
恰似出身貧賤家庭之人,豈能因父母地位之卑微,沒能為其帶來更多成長資源,便可棄家人於不顧,任由歹人傷害雙親。
這隻能說明,哪些弟子們品德敗壞,心術不正,不配成為一名武者。
此等弟子,實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即便他能常常歸來,也不會給予指點。
他願意傾囊相授者,必須是品行端正,且潛心於武道之人。
武館眾多弟子當中,他看好的僅有兩人,其一為方元,其二便是雲龍。
於是,他開口問道:“那雲龍小子也背叛了師門嗎?”
提及雲龍,武館經理立時臉顯愧色,因為他深知,自己的一番狡辯,並未能欺瞞住悟能大師。
他誠惶誠恐地回道:“雲龍師弟乃人中豪傑,怎會如我這般沒出息。
他遵從師父的命令,率領三十多名弟子,保護三位師母,逃入山頂寺廟。
後來,三多幫眾人前去追殺,卻沒見到一人,不知他們從何處,逃離了武館。”
悟能大師微微頷首,眼眸中現出一抹滿意之色。
喜歡傻仙兒請大家收藏:()傻仙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