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
一個個正爭執的麵紅耳赤的文武百官,感受著上方傳來的怒意,下意識的訕訕閉嘴、這場鬨劇總算是歇鼓停了下來。
轟.
刹那之間怒吼、怒斥之聲在整個大殿之中炸響開來。
全然忘卻了之前禦書房內,與朱棣兩人互不相讓的姿態。
短暫的愣神之後,朱高熾回過神來,先文官們一步直接從人群中一步跨出隊列,躬身行禮開口道:
聽了這話,朱棣怒了,雙眸直勾勾冷冷的看著下方低垂著腦袋的眾人,氣極反笑道:
“哈哈哈”
“此次,朕遠征瓦剌。”
“哪能夠讓你們如願?”
特彆是文官集團的人,臉上的陰鬱不解之意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臉的興奮,不少人激動的身子都止不住顫抖了起來,心中無一不暗自衝著朱高熾豎起了大拇子,腹誹感慨道:
“好好.好啊!”
“退朝!”
“一群混賬東西.都給朕閉嘴!”
怎麼都想不到主戰派,怎麼從以往的漢王爺,一下變成了太子爺。
“哼”
不也是給眼前這位爺出難題,讓彆人不好受,心中更不舒服嗎?
到時候鬼知道陷入瘋狂、盛怒的這位爺如何收拾他們。
於此同時文武百官也察覺到方才自己等人行為不妥、失態之處,感受場中充斥著的冷意,眼神之中閃過一絲惶恐,趕忙躬身行禮告罪:
文臣則是大罵武將一個個都是懦夫、貪生怕死之徒,不為朝廷征戰,沒有血性,實乃大明之恥。
要知道這位太子爺可一直都是反戰派,一直注重於國家的安穩,極為關注百姓生活、民生問題。
“既然你們不敢說,那朕來給你們說。”
“太子身為儲君,卻未能明察秋毫,是非不分。”
這話問的,讓他們如何回答?
“真以為朕不知道你們心中打著什麼樣的小算盤嗎?”
“儘最大努力將其給打服、打死,以絕後患。”
“對於北邊的瓦剌、韃子,隻需天威震懾就好。”
“但是什麼給你們的錯覺,認為此事你們能夠參與?”
簡直是離譜他娘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兩方敵對相互仇視的人馬,都儘可能的為自家所支持之人謀劃。
原本前些時日,朱棣揚言要禦駕親征之時,召集的戶部尚書夏元吉,大吼著沒錢國庫空虛,不宜再興戰事,勸解朱棣休養生息,此時此刻也站了出來,選擇了支持此次征戰,口中大喊道:
“陛下放心。”
同時一個個文臣,心中暗自慶幸,還好方才自己等人站出來晚了一步,沒有打亂了太子爺的計劃,自作主張的去幫著博弈,不然的話他們才真的是腸子都要悔青了。
“還是說你們覺得朕好忽悠?”
“懇請陛下明鑒。”
“懇請陛下明鑒。”
朱棣掃了一眼跪拜在地上的群臣,陰沉著老臉,厲聲大喝道:
“一群老陰逼。”
“請陛下恕罪!”
那話說的是情真意切,擲地有聲。
“瓦剌、韃子襲擾我大明邊境次數愈發頻繁,確實應該好好的給他們警醒警醒,是時候揚我大明國威,懲戒一番這些個不安分的主了。”
由於兩人出奇統一的態度、行事風格,將原本就異常詭異的時局,給弄得更加的詭異、氣氛亦是變無比壓抑了起來。
“爾等必定全力輔佐。”
原本安靜的朝堂之上,瞬間變的嘈雜了起來。
結果現實卻是給了眾人一記響亮的耳光,顛覆了他們原本的認知。
“軍餉糧草、老臣就是勒緊褲腰帶,想儘一切辦法都會為陛下準備好。”
“前線傳來消息瓦剌、北方的韃子,如今對於咱們大明地界,虎視眈眈趁著冬季時常襲擾我大明邊境。”
“皇帝禦駕親征遠離朝堂,朝中必定需要一個主心骨。”
“就你們這般作態?”
“啟稟陛下”
倘若說朝堂之中,誰最不想打仗,就應該是眼前這位爺了。
不過雙眸之中卻是無比憤怒的看著對方,恨不得衝上去狠狠的撕咬對方一口。
站在一旁的武將亦不是傻子,刹那之間也想明白了,這些人如此反常舉動的原由、想要做些什麼、謀劃什麼。
“感情彆人一直穩坐釣魚台,心中早就有了打算啊!”
緊隨著文臣、及太子爺的反常舉動。
“陛下隻管征戰就好,後勤之事交由老臣。”
“回答我!”
正坐在高台龍椅之上的朱棣,見著台下文武對罵的雙方,半眯著雙眸臉色陰沉的可怕,對於兩方人馬心中的小九九,又不是傻子如何能夠不清楚?
隨即,他老臉鐵青,怒聲大喝道:
“閉嘴!”
朱棣一聲冷哼,半眯著雙眸環視了眾人一眼,沉聲道:
“都察院、兵器坊、貪腐之事,漢王居首功。”
台下的百官們瞬間躁動了起來,一個個不由得小心翼翼抬頭看向朱棣,且不時與身邊的同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短暫的愣神之後,眾人腦海之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麼一般。
誰的臉上都彆想好看?
哪裡還能夠去找到台階下來?
太和殿內的氣氛,變的無比的安靜,呼吸之聲清晰可見。
“錢糧戶部統籌.夏元吉方才你可是說了,勒緊褲腰帶都會滿足我,朕給你一月的時間準備。”
禮畢謝恩,百官肅立,低垂著腦袋靜靜的站在下方。
武將則亦是為此憂心不已,同時希望自家的王爺此事上不要犯糊塗,儘可能的不要參與此次征戰,能夠老老實實的留在朝堂之中,借機鞏固自己的地位。
“監國之位花落誰家?”
何奈不管是太子朱高熾也好,漢王朱高煦也罷。
武將心中更是止不住暗自腹誹、大罵:
“混賬東西。”
說罷。
朱棣壓根未作半點搭理百官反應,起身直往外麵而去,留下一眾麵麵相覷的百官呆呆的愣在原地。
(本章完)
.